(灵性图书馆,灵性读书会,灵性资源库,灵性课程网,灵性电子书,心灵疗愈站,灵性觉醒社,新时代灵性,身心灵求道,神秘学,儒佛道,指引社,老灵魂,喜悦家园)
全球灵学社群,中国第一个实质意义上的灵学圈子:
①捐助社群80元,赠送灵性电子书会员,享受所有书籍,月月更新,单买的话三元一本;
②捐助社群198元,赠送音频、视频灵性课程会员,享受全网收集所有课程系列合集,月月更新;
③捐助社群399元,赠送线上灵性分享会会员,入微信群,享受1.2.3所有服务,周周更新原创分享会录音,30t+资源库学习交流干货;
加入我们,联系微信:356508476
整理前言
一、镜池先生研易经历
自1920年代末至1970年代,先祖父镜池先生研究《周易》的时间长达四十年,基本贯穿其学术生涯。镜池先生在晚年的日记和回忆录中,对自己的《周易》研究有较多的记录。兹考述大致情况如下:
李镜池(1902.3.31-1975.6.17),字圣东,生于广东开平锦湖乡横冈村(今属开平金鸡镇)。父亲李希殷(1868—1922)为乡村中医郎中,早年往美国谋生,信仰基督教。后数次回国。1922年在波士顿病逝。镜池先生早年就读于老家私塾,少年时入读蚬岗启新小学。16岁往广州考取培英中学,1927年在广州协和神学院文字事业科毕业后,得知燕京大学宗教学院举办短期科,即在一位英国教会义工的资助下,负笈北上。原期以一年即归粤谋职,后陆续得助学金和兼职工作,可以维持生计,故直至1931年夏方才南归。
镜池先生在燕大期间,得聆郭绍虞、冯友兰、钱玄同、俞平伯、朱自清等名家授课。陈垣讲授“中国基督教史”、“中国史学名著介绍”,许地山讲授“道教史”,尤使其获益良多,陈、许二师对镜池先生的才学也颇予嘉许[1]。许地山的课上,镜池先生以《周易》作为专书研究,练习治学之法,肇其一生《周易》研究之端。1929年春,镜池先生选读顾颉刚的“古史研究”,并于课外常向顾先生请教。据顾颉刚日记,1930年记李镜池来访、长谈等有二十余次[2]。这段时间,镜池先生作《易传探源》、《周易筮辞考》、《左国中易筮之研究》三文,颇有创见,顾先生均收入《古史辨》第三册。1930年,他按顾先生的建议编《周易五书》,即《周易章句》(标点《周易》和《易传》)、《周易异文校勘》、《周易句读考异》、《周易书目》、《周易通检》,原拟由神州国光社出版,惜稿成而国光社已倒闭。
1931年夏,镜池先生南归,在广州协和神学院任教。教学课忙,主要写了一篇《古代的物占》,与《易》有关。1935年秋,镜池先生又回燕大国文系教了一年,见华北战事日紧,遂回粤,仍在协和神学院教学。隔年抗战爆发,辗转走避老家开平、香港、云南、粤北韶关、连县、梅县等地,流离失所[3]。其间1941年在香港时,顾颉刚先生曾嘱将《周易五书》寄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作为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丛书之一。但随后太平洋战争爆发,书未刊印。稿子虽幸得开明保存,抗战胜利后取回,但历年住所累迁,至1960年代末,稿已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