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个抽象的哲学命题,可以用战国名辩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这个通俗的逻辑实例作演示。
“马”的概念类似于“不可道”的“常道”、“不可名”的“常名”,属于特定类别事物的泛称概念;而“白马”的概念类似于“可道”之道,“可名”之名,属于这一类事物中的特定群体概念。
所以“白马”不等于也不能完全代表“马”,因为现实中除了“白马”,还有“黑马”“棕马”,等等,所以“白马非马”。同理,任何具体“可道”之“道”,“可名”之“名”,只是“常道”“常名”一定时空条件下化合衍生形成的具有独特特征的“道”“名”,不等于也不能完全代表“常道”“常名”本身。
因为现实中,“可道”之“道”,“可名”之“名”,岂止千千万万类,有这样特征的“道”、这样特征的“名”,还有其他特征的“道”、其他特征的“名”。而“常道”“常名”是从“可道”“可名”的万千事物中,提炼出来的普遍共性特征。
无名①,天地之始;有名②,万物之母。
①无名:“不可名”的东西,即不能直接感知描述,无法区别分辨的事物,指宇宙本原之气及其禀赋的道。
②有名:“可名”的东西,就是可以通过一定方式途径感知描述,能够区别分辨的事物,指宏观具象的事物及其内在的发生形成之道。
“无名”的宇宙本原之气及其天然禀赋的道性,是一切物象事理产生形成的形质机能根本。“一生二”,宇宙本原之气在各自道的作用下相互聚合制化,形成阴阳二气,阴阳二气是天地万物衍生形成的直接基础,所以说“无名”为天地之本始。
人类直接可以感知描述的“有名”事物,本质上都是天地阴阳之气在道的作用下所形成的独特聚合体,因而禀赋着各自特征的时空形质结构及其道机原理。这种各具特征的事物形质结构及其道机原理,从根本上蕴育决定着相应事物未来的演变方向,所以“有名”如同母性一样,是孕育生化万物的根基。
故常无①,欲以观其妙②;常有③,欲以观其徼④。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①常无:即“恒无”,永远不可直观感知区别分辨的事物形质机能,指宇宙本原之气及其禀赋的道性。
②妙:可意会不可感触的精微物质及神奇不可思议的机能,如王弼《老子注》:“妙者,微之极也。”
③常有:即“恒有”,指那些可以通过一定方式感知区别分辨的事物形质机能。
④徼:边界,这里指不同事物的时空存在属性特征。
宇宙本原之气及其禀赋的道性,是宇宙万象化生形成的物质与机能基础。日新月异、千姿百态的宇宙万物,就其发生形成及其演化变迁根源上看,都是宇宙本原之气在自身道性机能推动下聚散离合的结果。所以从宇宙本原之气及其道性层面观万物,可以体悟理解追溯其发生形成及演化变迁深层次、根本性的奥妙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