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读书会,灵性资源库,灵性课程网,灵性电子书,心灵疗愈站,灵性觉醒社,新时代灵性,身心灵求道,神秘学,儒佛道,指引社,老灵魂,喜悦家园)
全球灵学社群,中国第一个实质意义上的灵学圈子:
①捐助社群80元,赠送灵性电子书会员,享受所有书籍,月月更新,单买的话三元一本;
②捐助社群198元,赠送音频、视频灵性课程会员,享受全网收集所有课程系列合集,月月更新;
③捐助社群399元,赠送线上灵性分享会会员,入微信群,享受1.2.3所有服务,周周更新原创分享会录音,30t+资源库学习交流干货;
加入我们,联系微信:356508476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释义】
道①可道②,非常道③。
名④可名⑤,非常名⑥。
①道:会意字,从“辵”,从“首”。辵,行走;首,头脑。本意指头脑意识思维控制下的身体活动过程。中国古典哲学借用演绎这一内涵,表示主宰万物发生形成及其演化变迁过程的内在机能。
②可道:道,动词,践行。可道,可以践行的道,落实在具体事物中的道,实际上就是后世所说的“殊理”,所谓“万物各异其理”,不同事物有各自特征性的“理”。
③常道:即“恒道”,永恒不变的道。宇宙之中,只有不可再分的微观本原之气所禀赋的天然之道才是永恒不变的,无特异性的。所以“常道”即微观本原之气禀赋的天然之道。[最新电子书免费分享社群,群主V信 1107308023 添加备注电子书]
④名:名词,针对特定事物的定义称谓,是基于视觉、感觉、听觉、味觉、嗅觉,以及理性思辨等认知方式建立的排他性事物指称概念。
⑤可名:名,动词,描述。可名,可以描述,指各具特征的,可以区别定义的具象事物。
⑥常名:即“恒名”,长存不变的名称。宇宙之中,人类可直接感知区别定义的事物都不是永恒不变的。具有“恒名”的,只有万物的微观本原体气及其天然禀赋的道性。
现实世界,万物林立,千奇百态,变化莫测,而究其根本,莫不有各自特征的发生形成及其演化变迁之道,这个道就是后来韩非子及宋明理学家所说的“理”。落实在具体物质中的道或者说理,本质上都是宇宙本原之气禀赋的天然之道的多元独特整合体,而非单一的本原之气所禀赋的天然之道本身。所以现实中,在不同物质体现出来的发生形成及其演化变迁之道,都不是本原之气禀赋的天然“常道”本身。
人类认知世界中,任何事物定义名称的建立,都是基于特定可资区别的事物参照系背景的。如果不同个体事物属性绝对同一,就意味着彼此之间没有特征可以区别,基于界别目的的名称概念及其描述定义就无法建立。因此,作为宇宙本体的气无法用定义名称加以区分,气禀赋的天然之道也无法用定义名称来区别。能够用定义名称界别的事物,必然是和特定环境背景物体相互区别的,一定数量的本原之气在自身天然之道作用下的独特聚合体,而不是“常名”的本原之气及其天然禀赋的本原之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个抽象的哲学命题,可以用战国名辩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这个通俗的逻辑实例作演示。
“马”的概念类似于“不可道”的“常道”、“不可名”的“常名”,属于特定类别事物的泛称概念;而“白马”的概念类似于“可道”之道,“可名”之名,属于这一类事物中的特定群体概念。
所以“白马”不等于也不能完全代表“马”,因为现实中除了“白马”,还有“黑马”“棕马”,等等,所以“白马非马”。同理,任何具体“可道”之“道”,“可名”之“名”,只是“常道”“常名”一定时空条件下化合衍生形成的具有独特特征的“道”“名”,不等于也不能完全代表“常道”“常名”本身。
因为现实中,“可道”之“道”,“可名”之“名”,岂止千千万万类,有这样特征的“道”、这样特征的“名”,还有其他特征的“道”、其他特征的“名”。而“常道”“常名”是从“可道”“可名”的万千事物中,提炼出来的普遍共性特征。
无名①,天地之始;有名②,万物之母。
①无名:“不可名”的东西,即不能直接感知描述,无法区别分辨的事物,指宇宙本原之气及其禀赋的道。
②有名:“可名”的东西,就是可以通过一定方式途径感知描述,能够区别分辨的事物,指宏观具象的事物及其内在的发生形成之道。
“无名”的宇宙本原之气及其天然禀赋的道性,是一切物象事理产生形成的形质机能根本。“一生二”,宇宙本原之气在各自道的作用下相互聚合制化,形成阴阳二气,阴阳二气是天地万物衍生形成的直接基础,所以说“无名”为天地之本始。
人类直接可以感知描述的“有名”事物,本质上都是天地阴阳之气在道的作用下所形成的独特聚合体,因而禀赋着各自特征的时空形质结构及其道机原理。这种各具特征的事物形质结构及其道机原理,从根本上蕴育决定着相应事物未来的演变方向,所以“有名”如同母性一样,是孕育生化万物的根基。
故常无①,欲以观其妙②;常有③,欲以观其徼④。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①常无:即“恒无”,永远不可直观感知区别分辨的事物形质机能,指宇宙本原之气及其禀赋的道性。
②妙:可意会不可感触的精微物质及神奇不可思议的机能,如王弼《老子注》:“妙者,微之极也。”
③常有:即“恒有”,指那些可以通过一定方式感知区别分辨的事物形质机能。
④徼:边界,这里指不同事物的时空存在属性特征。
宇宙本原之气及其禀赋的道性,是宇宙万象化生形成的物质与机能基础。日新月异、千姿百态的宇宙万物,就其发生形成及其演化变迁根源上看,都是宇宙本原之气在自身道性机能推动下聚散离合的结果。所以从宇宙本原之气及其道性层面观万物,可以体悟理解追溯其发生形成及演化变迁深层次、根本性的奥妙原理。
气的聚合方式决定相应宏观事物的空间结构特征;道的相互作用结果决定相应宏观事物时间流上的演化变迁规律。任何宏观事物皆有其独特的空间结构特征及时间流上的演化变迁规律。感触宏观事物的外在属性,不仅可以直观把握其时空存续演变过程及其相应的机能属性作用,而且也是进一步从深层次体悟道气本原聚散离合相互作用过程原理的切入点。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①玄:变化莫测之谓。
能够通过一定方式感知分辨的事物形质机能,是无法感知分辨的宇宙本原之气在道的作用下,相互聚合的结果。所以,能够通过一定方式感知区别分辨的事物形质机能,与不可感知区别分辨的气及其道性机能是“同出而异名”。
宇宙本原之气在道的作用下相互聚合,又相互离散,从而化生日新月异的宏观宇宙万物形质机能。宏观宇宙万物形质机能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继续化生形成新的宇宙万物形质机能。所以微观本原的道气与宏观万物的形质机能都具有神奇的化物功能,区别只在于层次的高低。
宇宙体用之原道气在不断的合和离散过程中,蕴生新的事物形质机能。从宏观事物的形成原理入手,深入探索微观道气合和离散的原理及其过程,就能逐步揭示和把握宇宙万物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发生形成及其演化规律。所以,不断深入追索宇宙万物演化的内在玄机,最后就可以打开宇宙奥妙的门户了。
道的确切内涵,历来解说不一。一种观点认为,道是精神性的,是脱离物质实体而独自存在的最高原理。一种观点认为,道是客观实在的宇宙物质本体及其功能的统一体,所以是体用合一。还有观点认为,道是事物发生形成及其演化变迁的规律。前人这些认识,从不同角度描述了道的特征,不可谓错,但作为道的内涵本质解释,似乎都流于肤浅,有欠缺,不完美。
笔者认为,道不是脱离物质实体而独立存在的精神本体,也不是造化万物的原始物质本体,说其是事物发生形成及其演化变迁的规律同样不尽准确。究其本质,道当是指宇宙物质本体气天然禀赋的动能属性,以二元对立矛盾消长转化规律为其基本特征。气正是在道的二元对立矛盾消长转化过程中,不断聚散离合,演绎出精彩纷呈的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