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不像你熟悉的典型灵修书籍。我想两位高灵上师以“人身”显现于我,当然有意让对话“近乎人情”一点儿。我们的讨论都是在这样的气氛下进行的,就像寻常人在聊天一般。这样也许正合你意,也许未必。有些人希望把灵修包装得甜美一点,然而,这世界一点都不甜美,我们得接受引领,跳脱此时空幻相,出离这个我们误以为活在其内的地方。如今,我愈来愈体会到两位上师的用心良苦,而我的任务只是活出自己,并担起我分内的责任。
楔子
一八八0年代,美国德州住了 一个家财万贯的牧场庄主。他没什么心灵修养,倒是很会创造财富,邻居对他常有为富不仁的感觉。他虽声称自己是基督徒,但他的言行举止实在怎么看都不像。
有一天,一个饿了好几天的可怜农夫,偷偷跑进那个有钱人的庄园里,偷了一只鸡,想让全家人得到温饱。不料,被庄园工人逮个正着,抓去给老板问罪。庄园主人其实可以法外施恩的,但他却只狠狠地说了句:“吊死他!这教训会让他学乖一点!”
几年后,又有个墨西哥来的男子,误闯那名有钱人的庄园。他很穷,希望能图个生计。工人发现了他,把他带到老板那儿去。庄园主人打量了一眼这位误闯庄园的男子,一样丢了句:“吊死他!这教训会让他学乖一点!”
这类事情不知发生过多少次,但那有钱人却从来不曾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过,每回都是怒气冲冲地审判他们、定他们的罪,最后再送上一句:“吊死他!这教训会让他学乖一点!”
然而,有一天夜里,这有钱人死了 ,他发现自己一直往天上飘,飘到天堂金碧辉煌的大门前。他希望没人认出他来,好悄悄地溜进去。但就在他要踏入大门的那一刹那,守门神彼得出现在他面前:“等一下,耶稣有话跟你说。”
这下子,有钱人可着急了。他心知肚明自己生前干过什么好事,这回轮到自己要被耶稣审判了。他两脚不听使唤地发抖。终于,耶稣出现了,缓缓地走向他,注视着他的双眼,而后转身对彼得说:“宽恕他吧!这教训会让他学乖一点!”
第一章 阿顿和白莎回来了!
一位好的译者,虽然必须改变所译之物的形式,绝不会改变其内容。事实上,他整个目标就是为了保存原有的含意才改变形式的。2
阿顿与白莎离去后的两年,我的生活整个翻转了过来,我毫不知情这还只是故事的序幕而已。我狐疑着,那两位不知打哪儿冒出来,活像血肉之躯的高灵上师是否会再回来。我当初问他们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将来还有机会看到你们吗?”阿顿答道:“这要看你与圣灵的决定了,老弟,你不妨问问祂,所有的事情都该如此。”
我的确探问了圣灵,也静静地聆听祂的答覆。我用的方法是当初阿顿和白莎教我的“真实的祈祷”,那实际上是一种冥想形式,旨在与上主结合。做此冥想的附带利益是:可以得到灵感。也就是透过心灵,接收内在的神圣指引,而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或该做什么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