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灵学社群,中国第一个实质意义上的灵学圈子:
①灵性图书馆电子书终身会员80元,单本三元,享受所有书籍,月月更新;
②全网收集音频、视频灵性课程终身会员198元,享受所有课程,月月更新;
③线上灵性读书会终身会员399元,入微信群,享受1.2.3所有服务,馆长周周更新原创录音,学习交流干货;
加入我们,联系微信:356508476
(心理学者、营养师、按摩师、医生、身心灵工作者、气功爱好者、辟谷爱好者、瑜伽爱好者、轻而易举的富足实践者、
合一学习者、深层沟通爱好者、奇迹课程学习者、家排爱好者、水晶爱好者、太极爱好者、国学爱好者)
序言:史蒂芬.米切尔
本书是一颗觉醒的心的真实写照,它也是拜伦.凯蒂对被称为人类最具智慧之书的中国经典——《道德经》的回应。《道德经》的作者老子,也许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也许只是个传说中的人物。我喜欢想象他是一位身着旧袍、蓄着纤细胡须的老人,大部分时间沉浸在愉悦的静默里,对他人总是有求必应,安详地观察着人们让自己不快乐的层出不穷的方式。在《道德经》 的许多章节里,老子借用“圣人”之口来描述自己。圣人是一个成熟的人,他(她)超越智慧和神圣,达到包容一切、拯救一切的清晰。圣人既不神秘也不崇高,他(她)只是明白现实和他头脑所认为的现实的不同。他可能是一名技工、一位小学五年级的老师、一家银行的总裁或街上一个无家可归的人,他和我们大家没有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是他不再认为此刻事物应该与它们的现状不同。因此任何情况下,他都能轻松自在于世间,且行事高效、毫不费力:不管发生什么,都影响不到他轻快的心情,他自然地对自己和所有人都充满善意。他,就是那个理解了你自己的心的那个你。
简单地介绍一下本书的作者,拜伦.凯瑟琳,瑞德(大家都叫她凯蒂)。三十多岁时,凯蒂陷入了严重的忧郁。她曾是一位生意人和母亲,居住在南加州沙漠高原的一个小镇上。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她的状况不断恶化,渐渐陷入妄想、愤怒和自我怨恨,自杀之念萦绕脑际。最后两年,她几乎无法离开自己的卧室。1986年2月的一天早上,她突然无缘无故地经历了一个改变她一生的领悟。佛教和印度教对这样的经历有很多名称,凯蒂称它为“醒在现实里”。她说:
在那个“无时间”的刹那,我发现当我相信我的想法时,我痛苦,当我不相信它们时我不痛苦,并且每个人都是这样.自由就是这么简单.我发现痛苦不是注定的.我在我的内心发现了一种一刻也未曾消失过的喜悦,这喜悦也一直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在。在那之后不久,巴斯顿有个“发光的女人”的消息很快传开了,人们开始来找她,询问他们如何也能够发现她身上散发的那种自由的光芒。她确信,如果他们有什么需要,那绝不是需要她这个人,而是需要一种方法;运用这个方法,他们自己可以发现她所领悟到的东西。凯蒂自我询问的方法― 她称之为“功课”,是2月的那个早上,她内在醒来的“无言的询问”的文字表达。它是一种简单然而极具威力的方法,它只需一支笔、一张纸和一颗开放的心。当人们通过“功课”而让生命发生巨大变化的消息传开后,凯蒂被邀请到各地向公众介绍这个方法;从美国的加州、欧洲乃至世界各地,至今她己经一路奔波十五年了,有些时候她几乎马不停蹄。在免费的公众讲座上,在监狱、医院、教会、公司、受虐妇女保护中心以及大中学校里,在周末的强化培训班和她的九日“功课学校”,她不知疲倦地把“功课”介绍给成千上万的人。凯蒂对精神世界的经典著作知之甚少。事实上,在我们相遇之前,她从未听说过《道德经》 ,但她知道什么是喜悦和宁静。她了解头脑,她知道它如何让我们痛苦,我们如何可以利用它来解脱。在她看来,老子就像一位同事,一位做同样的工作、尽管仙逝但仍可与其对话的人。这本书就是那些非常有趣的对话。像《道德经》一样,作为对同一主题的不同阐释,本书在很多情况下,多方面地表达了同样的基本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