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本书里,作者就用海龟隐喻了人类的原始脑。
原始脑又叫爬虫脑。爬虫动物的大脑,是脑神经科学家保罗·麦克莱恩(Paul MacLean)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三体一位的大脑”假说。
他认为,人类大脑的发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分别为:爬行动物脑,具备了保护领土的能力,当遇到危险和压力时,会启动自动保护功能,也就是逃、打、僵住,当大脑僵住的时候,人也就没有了创造力;古哺乳动物脑,也叫情绪脑,具备了交流、互惠、育儿等能力;新哺乳动物脑,具备了认知能力,包括了语言理解、学习和记忆、推理和计划。总之,后者要比前者更加高级,更加精密,后者会不断地控制前者的冲动想法和行动,确保认知行为被有序地、适度地执行。
本书作者用诗意的隐喻、法式幽默,引领读者温柔地刺破幻想和假象,接受真实的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从自我同情,到自我关爱,不断地对自己释放善意,走出心灵困境,活在当下,恢复生命的活力。
自恋、原生家庭、完美主义、焦虑型依恋、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作者将隐喻小故事与这些心理现象结合,引导读者不再对外界过度警觉,改变自己固有的控制欲和依赖性,让自己的人际关系变得更有弹性,以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交关系。
这是一本颇有哲学韵味的心理学读物,欢迎你打开这本书。
欢迎你来到人间……
前言
当原始脑遇见精神分析师
一只焦虑不安的海龟去看精神分析师。它最大的恐惧是活不过百岁。它肚皮朝上地躺着,历数童年的遭际:“我还是个蛋的时候,我妈就把我遗弃在沙滩上。我在暗无天日的沙堆里被困了九十天,孤零零地破壳而出。刚刚孵化,我就得拼了命地往大海里跑,谁也不帮我一把,只能靠自己。在天上,海鸥和鹈鹕盘旋着,时刻准备俯冲下来拿我饱餐一顿。在地上,螃蟹虎视眈眈地蛰伏在石头或珊瑚丛后面,伺机猎杀我。终于下了水,可我的苦难才刚刚开始。一只小小的龟只有一刻也不停地游,才能躲过海里的肉食者,尤其是鲨鱼……爸爸和妈妈究竟在哪儿呢?一定躲在大海深处的某个角落享清福吧?它们早就把我忘得一干二净。”
它沉溺在自己的悲惨经历里,上了瘾一般地指责、控诉、怨恨着那素未谋面的父母,几乎要窒息。肝脏等器官挤压着它的肺,可它只顾着自怜自艾,丝毫没有察觉肚皮朝天地躺着有多危险。
几分钟之后,治疗师用一小截木棍儿和一块石子儿戳了戳他。海龟转过头来,惊疑地看着他。治疗师动动手肘,示意它接过木棍儿或者石子儿。海龟好奇地看着这两样东西,不解地望着治疗师的脸,憋了一肚子火,恼怒地撇着嘴问他:“你逗我玩呢?”治疗师没有回答,用眼神示意海龟看他手里的东西。直到这时,海龟才发现自己可以随便选一样当杠杆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