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是不是真的每五個人中就有一個高敏感族呢?根據美國心理學家傑洛姆.凱根的研究,每五百名嬰兒中約有五分之一會出現比其他嬰兒更強烈的反應。但我們是否就能斷言,這就是每五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是高敏感族的證據?想當然耳,事情可沒這麼單純。原因在於,凱根教授選擇的受測者大多是接受過高等教育中產階級女性的寶寶。這已先行排除了懷孕期間與分娩時有問題的案例。如果凱根教授改從全美人口隨機抽出受測者來進行實驗,出現激烈反應的寶寶比例數字或許也會不同。
艾融博士版的高敏感族自我評估量表委請數千名美國人來填寫。統計結果顯示,高敏感族的比例約占百分之十五到二十。艾融博士為自我檢測量表設計了二十三道題目。若受測者有十二題以上回答「是」,就有可能是高敏感族。這份量表可以在艾融博士的個人網站上找到。不過,這份問卷有兩個問題點:
第一,檢測題目的內容並不精準。我曾試著讓客戶(諮商對象)填寫這份自我檢測量表。但許多人填到一半會對其中的問題感到困惑,例如:「『我似乎會去留意周遭環境的細微變化』是指……?」當中也有好些問題不易回答。因為半數以上問題都是這類語焉不詳的問法,相對地,不同填寫者的答案也會有所差異。
第二,艾融博士的研究調查僅由自我檢測量表構成。而所謂的自我檢測,其實也就是自我評價。
回答者的行動本身就不具任何客觀的評判基準。而他們作答時只會去判斷自己是否認同這些選項,或是否容易從選項中投射進自己的情感。再者,也沒有人會去徵詢家人或朋友是否認同回答者的判斷,這便造成了檢測結果上的差異。有些回答者會選那些「讓自己看起來比較好」的選項,但也有些回答者因為含蓄,所以選擇的答案大多偏向保守。
另外,高敏感族很容易累積心理上的負擔。他們經常會卡在「我真的符合這個選項嗎?」這樣自問自答的過程而精疲力竭,最後只想趕快結束這一切而已。
艾融博士的自我檢測是以訪問北美區域居民的內容為基準所製作的,當其他區域的人在填寫這份量表時,自然會出現不同的結果。就我的觀察,丹麥女性對高敏感族多半持正面看法,超過十二題都回答「是」的人並不在少數。
我所設計的自我檢測量表是實際與高敏感族們深談下衍生的產物。這份量表已由北歐國家許多高敏感族或心思敏銳感受力特別強的人們實際測試。
但無論如何,我設計的自我檢測量表跟艾融博士的版本一樣,它只是一份自我檢測表。如果未來有人能設計出一套不需本人作答的檢測方式,或許就能搞清楚高敏感族的實際人數究竟是高於百分之十五到二十或是低於這個數值吧。
不過,我倒不認為這個推估數值是完全錯誤的。瑞士精神科醫師,同時也是分析心理學創始者卡爾.榮格亦曾提出「每四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是內向者」,而內向性格與一般被認定的敏感者之間也存有許多共通點。其實,我從沒懷疑過高敏感族是少數派這件事。因為如果高敏感族不是少數,那身為其中一員的我們也不會有那麼多「我好像跟其他人不太一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