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已經拿起這本書,或許那也是你準備好要放下「疲勞是現代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實」這個迷思的所在。也許你是在被睡眠障礙所困擾的半夜讀到這本書,或是在通勤路上聽著這本書,並設法穿越精神迷霧,把該做的事情做完;也許你是「能量好奇者」,大多數日子覺得還可以,但希望自己能像以前那樣擁有更多精力;也許你就像我的某些病患一樣,正處於持續疲勞的盡頭,聽到內心深處的呼喊:「我受夠了!」
有些人形容:如此年輕不應該有這種衰老的感覺。更極端的描述是甚至覺得整個人都被疲憊感給摧毀了。你現在覺得自己在疲勞的哪個階段並不重要,如果你對這些描述有所共鳴,那麼你就屬於一個非常普遍的現代現象。醫學界大多數人都未曾注意到這個現象,不過它卻對個人與社會造成巨大損失。
二十多年前,當我踏入再生醫學的領域時,我在病人病歷上最常寫下的診斷就是疲勞與不適,至今仍是如此,也許並不令人意外。在極少數的情況下,這些症狀來自於會改變生活的嚴重疾病,不過更常見的情況是患者為輕度疲勞所苦,這有時會讓人頭腦遲鈍、情緒低落,並且總是降低生活品質。可能讓你驚訝的是,後者這些人數較多的病患,通常是來做一般健康檢查的,並沒有任何明顯的疾病跡象,但是他們的血液檢查,卻有可識別且可測量的指標,顯示健康狀況不佳,與那些少數病患類似,雖然程度不同,但確實存在。病得很重和「又病又累」的病人,是站在同一個疲勞譜的兩端。我很高興的是,我制定的療程對這兩類人都有幫助,也對位於疲勞譜中間的人有幫助,能夠幫他們找回失去的能量。
療程進行到一半的時候,病人總會對失而復得的活力感到驚訝,就好像他們突然從「能量失憶症」(energy amnesia)恢復過來一樣。我所謂的「能量失憶症」,指的是人的能量系統長期以來一直處於蹣跚向前的狀態,以至於忘記活力滿載的感覺。借用一九六〇年代理查.法里尼亞 (Richard Fariña)的經典小說,這就是一種「沉淪已久,下坡如上坡」的感覺。也許你也有相同的感受。
對疲勞的迷戀
如果你試圖解決疲勞問題已有一段時間,你可能會對我花這麼多時間處理這個話題的做法感到意外。事實上,
整個做法就是要讓世人看到健康狀態的異常──那些讓大多數人摸不著邊的難題。在上一本書《長壽的悖論》(The Longevity Paradox)中,我解釋了為什麼儘管現代人的壽命明顯增加,但我們的健康跨度(譯註:health span,指人一輩子身體健康的時間)卻在急遽縮短。在更早的《植物的逆襲》一書中,我闡述了為什麼儘管採用看似健康且營養豐富的全穀物與蔬果為主的飲食,許多人仍為炎症和自體免疫疾病所苦。(如果你不記得,答案很簡單,是不當地食用對腸道有害的植物化合物──凝集素〔lectin〕,會與有毒化學物質和藥物等干擾物結合成完美風暴,造成腸漏症。在接下來的章節中,你將會更全面地了解這個議題或習得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