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總是不斷滾動,我們的注意力常會被柴米油鹽醬醋茶給占據,容易忽略了身邊最重要的人。看多了婚姻的心理科學研究,也會讓人檢視自己的情況是否相同、怎麼做才能變得更好,也曾有過幾次「還好有心理學
救了我」的經驗。
不是已經說過,你都沒在聽嗎
有次的頓悟令我印象深刻:大女兒還在襁褓時,剛開始泡奶工作是由老婆負責,當時她教我泡奶後要滴一滴到手背測溫度,避免溫度太高讓孩子燙傷,但我的手背對溫度極不敏感,無法感覺溫度差異,我也跟老婆說這個方法對我行不通。有一次她在忙,讓我先放下工作去泡牛奶,我邊起身行動邊問她,有沒有好方法可以測試牛奶溫度適中?老婆因為正在忙,隨口告訴我把牛奶滴在手背上試看看就好。
聽到答案時我有點惱火與不諒解,因為前兩天討論時已經說過這個方法我試不出來,所以才會再次發問。所以心中充滿著 「不是已經說過,這個方法我試不出來了嗎?你還叫我用這個方法,表示之前我在說你都沒有在聽。」當時內心充滿著這類的小劇場,負向想法就持續堆疊產生怒氣。就在生氣的當下,突然想起前幾天看到的一篇心理科學研究,提醒著人會有「親密溝通偏誤」。
「親密溝通偏誤」指的是人們跟伴侶溝通時,總是覺得自己的表達已經足夠讓對方了解,但實際上並不是。該研究邀請許多結婚十年以上的夫妻,由其中一人出題,再由伴侶及陌生人來做答。不過規定所出的題目得要是很模糊曖昧的描述(例如:我在忙什麼),而每一題都會有幾個選項可供選擇。除了看伴侶是否真的可以答對,也讓出題者評估對伴侶答對的信心程度如何。
結果發現多數人總是對伴侶有過高的信心,認為都已經在一起這麼久了,你會懂我吧?但其實在訊息傳達上,伴侶的理解程度並沒有好到哪裡去。這種「都老夫老妻了,你會懂我」的想法,就是一種「親密溝通偏誤」。
究讓我突然反省:為什麼我會認為講過的話老婆就一定要記得?她那麼忙,一件如此微小的小事,換作是我的話,也不會記得她講過的每一件事。既然如此,又何必生氣呢?情緒平復下來後,科學家思維就啟動了。我想到,既然熱水瓶出來的熱水溫度是固定的,常溫飲用水溫度也是大約固定的,而適合嬰兒飲用的溫度也是固定的,既然如此,那就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計算就好,並不需要每次都慢慢加冷水。在經過兩三次測試後,我就得出泡牛奶的冷熱水黃金比例,再也不需要先試溫度了。
之後每當有互動不順時,我總是會立刻想到這個例子,就會心平氣和的找其他方法來表達,減少許多因為不當理解而發生的衝突,這個研究可說是惠我良多啊!
透過測驗了解彼此,同時增添生活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