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灵学社群(灵性图书馆,灵性读书会,新时代灵性,身心灵求道,神秘学家园,灵性资源库,灵性课程网),永久在线地址,终身包更新;
灵性书库(电子书籍)会员80元,全网课程合集(音频视频)会员198元,线上灵性分享会(入微信群)会员399元,如果想要加入会员,可以联系我,单本代找电子书的话,3元一本,微信:356508476
第一章 什麼是生命?
電波望遠鏡晝夜不息地掃描著天空。它們總共有四十二個,散開分布在北加州低矮的山脊上。那些白色的碗狀圓盤,像一張張蒼白的臉,協調一致、充滿希望的望向遙遠旳地平線上方某處,如同那裡是外星人回家時的聚集點。很矛盾地,這些望遠鏡屬於「搜尋地外文明計畫」(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SETI)這個組織,它們已經持續對著天空,掃描生命跡象長達半世紀之久,但至今尚無結果。儘管連倡導者對這個計畫成功的機率,都不表樂觀,但是在數年前,當SETI的經費告罄時,來自群眾直接的支持,卻又讓SETI的艾倫望遠鏡陣列重新運作。在我看來,這項計畫正好代表著,人類對於自身處於宇宙中的不確定感,同時也標誌著科學本身的脆弱性:科幻小說裡面描述的科學技術,如此神祕難解,感覺起來科學似乎無所不能,讓我們夢想著自己在宇宙中並不孤單,但是這美夢卻幾乎毫無堅實的科學基礎。
陣列天線就算沒有偵測到外星人,這個實驗還是很有價值。透過電波望遠鏡去尋找外星人,不太可能錯到哪裡去,畢竟,這正是陣列天線的威力所在。到底,我們想從天上找到什麼呢?宇宙中其他地方的生命,有可能跟我們相似到也會使用無線電嗎?其他生命的組成,也是以碳原子為基礎嗎?他們也需要水嗎?氧氣呢?這些問題,其實無關宇宙其他地方如何組成生命;它們是關於地球上的生命,是關於為什麼地球上的生命會是如此。這些電波望遠鏡就像一面鏡子,將問題反問回地球上的生物學家。棘手的地方在於,科學是關乎「預測」的學問。在物理學中,最緊要的問題就是,為什麼物理定律是如此規範萬物?也就是說,什麼樣的基本原則,可以預測宇宙中萬物的已知屬性?生物學雖然比較無關預測,也沒有可跟物理學相匹配的定律,然而儘管如此,演化生物學預測能力之糟糕,還是讓人十分汗顏。關於地球上生命的歷史,與演化的分子機制,我們所知甚多,但是關於這些現象,哪一部分是巧合(也就是說在其他星球,可能完全遵循另外一條軌跡發展);哪一部分又是受制於物理定律,我們所知卻相當貧乏。
這並不是因為沒有人研究的關係。許多退休的諾貝爾獎得主,以及眾多生物學大師,都曾在此著墨,但是儘管飽學聰明如他們,卻仍無法在彼此之間達成共識。四十年前,在分子生物學啟蒙之初,法國的生物學家莫諾(Jacques Monod)在他的名著《偶然與必然》(譯注:劉鴻珠譯,杏文出版,民六十六年)裡,曾經絕望地說過,地球上會出現生命,只是一場意外,因此在這無限虛空的宇宙中,我們是孤獨的。他以近乎詩歌的文體作結,混合了科學與形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