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對荷馬時代的希臘人而言,名望(kleos)乃是由歌聲構築而成。經由空氣的振動,品評並回憶一個人的一生。
因此,傾聽歌聲便能知曉那流傳後世的種種。
我豎起耳朵傾聽樹的歌聲,試圖了解它們在生態上的「名望」。然而,我發現它們當中並無所謂英雄,也沒有哪一種樹是歷史的關鍵所繫。相反的,它們的歌聲中訴說的是生命共同體的故事,是物種之間的對話,是一個由各種關係所形成的網絡。人類也隸屬於這個網絡。我們是萬物的血親。
因此,傾聽樹木的歌聲就是在傾聽我們自己的聲音,以及我們所屬大家族的聲音。
本書的每一章都收錄了一種樹木的歌聲,描述聲音的特性、它誕生的過程,以及我們的身體、情緒和智性對它的回應。這些歌聲當中,有一大部分旋律是從地底下傳來的。
因此,傾聽這些樹木的歌聲就是拿著一具聽診器觸碰大地的肌膚,聆聽其下的脈動。
書中所收錄的樹木來自各式各樣的地方。前幾章講述的幾種樹木雖然看似遠離人煙,但它們的生命無論在過去或未來,都和人類緊緊交織在一起。其中有些自太初以來就和人類有了連結,有些則是到了工業時代才開始為人們所運用。繼這些樹木之後,我接著檢視那些滅絕已久的樹木所留下的化石與木炭,因為這些古物可以顯示過往生物演化與地質變遷的歷程,同時或許也能讓我們一窺地球的未來。第三部關注的則是生長於城市和田間的樹木,在這些由人類所主宰的地區,似乎看不到大自然的存在或運作,但事實上所有的物種仍然緊密相連。
無論在哪一個地方,樹木的歌聲都源自萬物之間的關係。一棵樹木雖然看起來像是獨立的個體,但從它們的生活方式看來,事實並非如此。無論樹木、人類、昆蟲、鳥兒、細菌都是集合體。生命乃是網絡的具體呈現;然而,這些生命網絡並不全然是溫馨良善的。相反的,其中充滿了生態與演化上的衝突,物種必須在合作與競爭之間找到一條出路。其結果往往並非演化出更強悍獨立的個體,而是使個體逐漸融入群體。
由於生命就是網絡,因此「大自然」或「環境」並非獨立存在於人類之外。我們是生命共同體的一部分。這個共同體是由我們與「他者」的關係所構成,因此從生物學的觀點來看,許多哲學體系的核心理念中所抱持的「人與大自然」二元對立的觀點只是一個幻象。我們並非民間歌謠中的「世界的陌生過客」,也不是威廉.華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的抒情詩中那些和大自然脫節、陷入一灘人工的「死水」、破壞了「事物的美好形狀」的造物。我們的身體和心靈、我們的「科學和藝術」,向來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我們無法自外於生命之歌。那樂音造就了我們,是我們的本質所在。
因此,我們必須恪遵「人類是屬於大自然的」這樣的準則。當人類正以各種方式損傷、改變並斷絕全球各地的生物網絡時,我們更需要有這樣的認知。生命的出現、存在與美麗都源自這些網絡,而樹木則是連結網絡的重要物種。透過聆聽它們的歌聲,我們可以學習如何在這些網絡中生活。
吉貝樹
×厄瓜多,提普提尼河(Tiputini River)附近
0˚38’10.2” S, 76˚08’39.5” W
苔蘚上了天,它們的翅翼如此纖薄,在陽光照射下幾乎透明,只有一層似有若無的色澤。其上小葉蔓生,株莖一根根伸得老長,靠著底下的一束纖維與包覆樹枝表面的一層真菌與水藻相連。這些苔蘚不像其他地方的苔蘚那般蜷伏在地上,而是生活在無邊無際的水氣中。在這裡,空氣就是水。它們生長在這裡,有如茫茫大海中的絲狀海草。
森林彷彿用嘴巴對著這裡的所有生物呼氣。那氣息炎熱、濃烈、幾近哺乳動物的味道,而且似乎是從森林的血液中直接流進我們的肺部,充滿生氣,極其親密,令人窒息。在這正午時分,苔蘚在空中飄浮,我們這一群人卻仰躺著,蜷縮在森林高處大自然那肥沃豐饒的肚腹中。此刻,我們所在的位置是靠近厄瓜多西部的葉蘇尼生物圈保護區(Yasuní Biosphere Reserve),四周是一萬六千平方公里的亞馬遜森林。這片森林涵蓋一座國家公園、一處種族保留區和一個緩衝帶,並且和哥倫比亞與祕魯境內的其他森林相連。從衛星上俯瞰,這些森林乃是地表最大的綠色斑塊之一。
雨。每隔幾個小時,雨水便從天而降,述說著這座森林特有的語言。亞馬遜森林的雨與眾不同,不僅量多(每年三千五百毫米,是多雨倫敦的六倍),也有它獨特的語彙和句法。森林樹冠層上方的空氣中,充滿了肉眼不可見的孢子和植物化學分子。水蒸汽會在這些孢子和化學分子上逐漸聚集並膨脹。亞馬遜森林的每一小匙空氣所含的這類粒子只有一千個多一點,密度低於其他地區的十分之一;在人口大量聚集的地方,被人類的引擎和煙囪排放到天空中的粒子多達幾十億個。我們的工業就像那些正做著沙浴的鳥兒一般,猛力的拍動翅膀,揚起一陣塵埃。每一個汙染微粒、土壤的塵埃,或樹木的孢子,都有可能成為一滴雨水。亞馬遜森林面積遼闊,大部分林地上方的空氣裡都是森林所排放的物質,而非人類工業活動的產物。非洲的塵土或城市的霧霾有時會被風吹到這裡來,但大致上亞馬遜森林的雨水有著自己的語言。由於粒子較少、水蒸汽充足,這裡的雨滴格外碩大,聲音也比大多數地區的雨水更加厚重。
我們聽到的雨聲並非來自靜靜降落的水,而是雨滴遇到各種物體後所發出的聲音。雨水是天空的聲音,被它所遇到的物體翻譯成各種不同的語言。就像所有的語言一般,雨的聲音也有各種不同的表達形式,更何況此地的雨水如此豐沛,等待著它的「譯者」又是如此之多。在這裡,你會聽到傾盆大雨讓鐵皮屋頂吱吱震動的聲音,雨滴落在千百隻掠過天空的蝙蝠的翅膀上、濺碎後落入下方河流的聲音,以及水氣濃重的雲朵沉落樹梢,把葉子弄溼時所發出的類似蘸了墨水的毛筆碰觸紙面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