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或外向並不是黑白選擇
在本書的最末,附有完整的內向指數自我檢測量表,檢測完畢後你會得到一個數值,它將呈現你是內向型人格還是外向型人格。
值得注意的是,內向或外向並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問題。你可能或多或少都有點內向又有點外向。試著在左側的量表,找到你自己的落點。
找到自己的落點了嗎?有些人會發現自己落在中段,這些人稱為中向型。沒有人是百分之百的內向或外向。依照卡爾.榮格的論點,這樣極端的人大多是瘋子。我們都會落在這條量表上的某一範圍,意思是每個人的性格多少有點外向,也多少有點內向。
你的檢測落點可能在不同的日子,或人生不同階段都會有差異。每次得到的結果會不一樣,但僅僅只有略微的差異。即使你發現自己大部分的檢測結果都落在內向的範圍,但當時的生活狀況也可能會影響你的落點,例如從中度內向變成非常內向。
就算你屬於內向型,你也得擁有在必要時偽裝成外向人的能力。但如果硬撐的時間過長,後續也許會感到疲憊。
§內向者疲於太表面的互動
內向型的人通常對太表面的膚淺互動不怎麼感興趣。
我們一群人站在那兒,手裡拿著迎賓飲料,聊著最近的天氣變化。對外向的人來說,這只是小事一樁。對我來說卻是個表演。外向型的人似乎能從這樣簡單的交流中獲得能量,但我卻覺得好累,我得去找有沒有能深聊的人,我知道這是讓我恢復精神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