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灵,新时代,新纪元,灵性资源,灵性资料,灵性书,灵性课,儒佛道)
全球灵学社群,中国第一个实质意义上的灵学圈子:
①捐助社群80元,赠送灵性电子书会员,享受所有书籍,月月更新,单买的话三元一本;
②捐助社群198元,赠送音频、视频灵性课程会员,享受全网收集所有课程系列合集,月月更新;
③捐助社群399元,赠送线上灵性分享会会员,入微信群,享受1.2.3所有服务,周周更新原创分享会录音,30t+资源库学习交流干货;
加入我们,联系微信:356508476
01 一路往下都是烏龜
念大學的時候,我跟我朋友之間有個講了又講的趣事,內容如下(我們實在是太常講了又講,講到都懷疑以下這段話差不多就是四十五年前的原句):
情況好像是當年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在演說,談生命和宇宙的本質。講完後,一名老婦人走過來說:「詹姆斯教授,你全都搞錯了。」
詹姆斯回問:「怎麼說呢,女士?」
「事情根本就不像你說的那樣,」她回答道。「世界是頂在巨龜背上的。」
「是哦。」一頭霧水的詹姆斯說。「或許如此,但那隻烏龜站在什麼上面?」
「另一隻烏龜的背上,」她回答道。
「可是啊女士,」詹姆斯順著她的話問下去,「那隻烏龜又站在什麼上面呢?」
老婦人得意洋洋地回答:「這招沒用啦,詹姆斯教授。一路往下都是烏龜啦!」1
噢,我們實在太愛那個故事,所以始終用一樣的語調講著它。講這個故事讓我們覺得自己看起來很逗趣、很有料,而且很有魅力。
我們用這則趣聞嘲弄人,拿來損某個對不合邏輯事物頑冥不靈的人。當時的情況可能是:我們人在食堂裡,有某個人講了什麼離譜的話,而他們回應質疑的方式讓話變得更離譜。每當此時,我們當中就會有人會得意地說:「這招沒用啦,詹姆斯教授!」聽過我們講那則愚蠢趣聞不知多少回的那人,也不免回嘴說:「去你的,給我聽好。那其實有道理。」
而本書的要點便在於此:以無限往下堆疊的烏龜來解釋某件事,儘管看似荒謬無稽,但相信在那底下有一隻烏龜浮在空中,其實更荒謬無稽。人類行為的科學證明了烏龜浮不起來;當然,實情也確實是烏龜一路往下。
某人展現出某樣行為。那行為可能美好而激勵人心,可能駭人聽聞,可能好壞見仁見智,也可能無足輕重。而我們會頻繁問同樣一個基本問題:為何該行為會出現?
如果你相信烏龜可以浮在空中,那答案是它就發生了,除了那人就是決定要創造那個行為之外,沒有別的成因。近期的科學研究提供了一個準確許多的答案,而我說的「近期」是指過去幾個世紀。答案是,行為發生是因為在那之前的某個東西使其發生。而那前面的那個情況為什麼會出現?因為在它之前的某個東西使它發生。它的前因一個接一個下去,到頭來不會找到浮在空中的烏龜或無來由的起因。或者就跟《真善美》(The Sound of Music)裡面瑪莉亞(Maria)唱的一樣:「凡事必有緣由,始終未有例外。」(Nothing comes from nothing, nothing ever could)2在此重述一次;你會展現出某樣行為,亦即你的腦會產生某一行為,是因為在那一刻之前已決定的事;而造成那件事的,又是在那一刻之前已經決定的事,就這樣一個接一個向前追溯。本書的目標是說明那樣的決定論如何運作,探討你無從控制的生理和你無從控制的環境,如何在交互作用後讓你成為現在這樣的你。而當人們聲稱你的行為有他們稱作「自由意志」的無來由成因時,他們(a)沒能認出或者不知道潛藏在表面下的已決定事物,以及/或者(b)錯誤地作出結論,認為宇宙中那些確實以非決定論方式運作的高深精妙面向,可以解釋你的的性格、道德和行為。
你一旦使用「行為的每個面向都有決定性的先行成因」這概念,你觀察一個行為就能回答它為何發生:就如剛剛所說,是因為你腦中這部分或那部分的神經元前一秒的動作。3而在那之前的幾秒至幾分鐘裡,那些神經元是被一個念頭、一段記憶、一股情感或是一個感官刺激給活化了。而在該行為發生的幾小時至幾天前,你的血液循環中的激素已經塑造了那些念頭、記憶和情感,並改變了你的腦對特定環境刺激的敏感度。而在那之前的幾個月到幾年前,經驗和環境改變了那些神經元的運作方式,導致其中一些神經元長出新連結並變得更容易興奮,同時又讓其他神經元出現相反的情況。
然後我們又從那往回直衝個幾十年,來辨識先前的諸多成因。要解釋那個行為為何出現,得要認清你有一個關鍵腦區到了青春期都還在形成中,並且是由社會化和文化適應塑造出來的。再往前回溯,還有童年經驗在塑造你的腦部構造,接著同樣的道理也能套用到你的胎兒環境上。再更往回溯,我們得要把你繼承的基因以及它們對行為的影響都當作因素。
但我們不是到此為止。那是因為打從你出生幾分鐘後如何被養育開始,文化就影響了你童年的一切,而那代表說,幾個世紀以來曾影響你祖先發明出何種文化的生態因素也造成了影響,形塑了你所屬物種的環境壓力也同樣有所影響。為什麼那個行為會出現?是因為生理和環境的交互作用,一路從前累積而來。4
本書的一個核心重點是,上述那些都是你不太能或者完全不能控制的變項。你不能決定你環境中的所有感官刺激、你今天早上的激素值,過去某件創傷事件是否發生、你父母親的社經地位、你的胎兒期生長環境、你的基因、你的祖先是農人還是牧人。讓我用最廣義的方式來陳述這個想法,雖然對大部分讀者來說,這個時間點就講這句話可能太廣泛了:但我們不過就是生理面和環境面的運氣積累,這種運氣使我們來到某種情況,但我們完全無從掌控這運氣。等到整本書都講完,你就能在你輾轉反側的睡眠中背誦這句話。
行為的各式各樣面相即便是真實的,卻與本書要探討的方向無關。舉例來說,某些犯罪行為可以歸咎於精神病或神經問題的這種情況;或是某些小孩因腦部運作方式而產生「學習差異」;或是有些人很難掌握分寸,因為他們成長期間沒有任何得體的榜樣,或者因為他們還只是青少年,有著青少年頭腦,或是有些人只因為疲憊焦慮,或者甚至因為正在服用的藥物而說出一些傷人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