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体验到自卑感时,应该接著自问∶"我为什么觉得自己这么差劲?"
如果你否认情緖的本身,假装它不存在,那么你就永远不会去质问它背后的信念。
再举个例来说,大半的宗敎都敎人:人生是苦,你是受罚而来,或你是为了还上辈子的债而来。在日常与人的接触及做心灵对话的时候,我看到太多紧抱这信念、当它是至高眞理的人,只要你静下心来想想,一定也有同样的发现。
抱著"人生是苦"信念的人,同时还会自觉是个洞悉人生的哲学家,或悲天悯人的宗敎家。但眞正慈悲的人,绝不会坚信,并且灌输人们这种为害至烈的观念的。
人生旣非苦也非乐,而是,你有能力去创造苦或乐的人生!
如果你相信你和每个人都是"神"的一份子,都本具神性和佛性,难道你还会去批判、定罪自己或别人吗?你怎么能不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不带著好奇和欣赏去看这一切呢?
我们并非必须争个你死我活才能幸存的无知者,在这无穷尽的可能中,我们正在展现自己为"神"的一部分的璀灿光华,共同组成一个无限大的拼图呢!
当你相信我们的精质--灵魂--不灭,我们自愿来参与这物质世界的游戏,来创造这个行星地球上扮演的戏剧,并且从这剧戏中,体验到我们的本质和能力,最终,我们不会减损,不会毁灭,而是更加的丰富,更加体会到宇宙间唯有爱最可贵,也最眞实,那么,还有什么苦可言?
这就是我们的"镜花人生,水月道场"。一切都是你我幻化出来,并不恒久,但我们重视的是经验,是过程,是你在经验中悟出的道理,是我们相会时迸出的火花,是世间的爱、宽容、温柔和体谅。
此所以,所谓修行的最高境界便是欢喜之心,喜悦之情。不是无情的冷漠,不是无欲的刚硬。
可是,相信"人生是苦"的人,生命是黑白的。他从来不敢有渴望,不敢有梦。他大半会选择一个贫困的环境,以便将他的信念合理化。
旣然穷困,他便相信存活是很困难的,你必须拚命,必须欺凌别人,才能得到温饱,而他又不愿这样做,往往只好穷途潦倒过一生。
白手起家的名人传记最能够激励人,为什么?因为他不相信命运能奈何得了他,在别人无法超越的困境中,他却创造出丰富。成功的人和失败的人不同在哪里?就在于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