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图书馆,灵性读书会,灵性资源库,灵性课程网,灵性电子书,心灵疗愈站,灵性觉醒社,新时代灵性,身心灵求道,神秘学,儒佛道,指引社,老灵魂,喜悦家园)
全球灵学社群,中国第一个实质意义上的灵学圈子:
①捐助社群80元,赠送灵性电子书会员,享受所有书籍,月月更新,单买的话三元一本;
②捐助社群198元,赠送音频、视频灵性课程会员,享受全网收集所有课程系列合集,月月更新;
③捐助社群399元,赠送线上灵性分享会会员,入微信群,享受1.2.3所有服务,周周更新原创分享会录音,30t+资源库学习交流干货;
加入我们,联系微信:356508476
第1章千年智慧你会给年轻的自己什么样的建议?
2022年底,我向十几位八十岁到九十岁的长辈提出了这个问题,作为我庆祝自己生日的一个环节。每年,我都会进行一个新的(我希望)有趣的练习,强迫自己思考和成长。过去几年,我曾经写信给所有的家人和朋友来表达感激、做过十二小时的静默步行、尝试过属于我的禊(一种日本仪式,在一天内做一些挑战性的事情,会有一整年的好运)。
但2022年感觉不太一样。
5月,我儿子的出生改变了我对一件事的基本认知:时间。观察时间的流逝,无论是他每天的成长变化,还是对新生命的新鲜感,以及与我父母的老去之间的对比,让我对时间的本质感到困惑。
我决定与那些有经验的人聊聊,来探索时间所能累积的智慧。年轻、天真的我在规画人生道路时曾向最富有的人寻求建议。(稍微)年长更有见识的我则会向最有智慧的人寻求同样的建议。我想知道长者会如何看待他们所度过的一生。他们对什么感到后悔?他们曾在哪里迷失过自己?是什么为他们带来了长久的快乐和满足?哪些曲折的弯路其实比原来的直路更好?有什么他们原本深信不疑、但事后证明根本不是那回事?
有哪些事是九十岁的他们希望在三十岁时就能够知道?
我与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曾有过许多有趣的对话。我高龄九十四岁的印度裔祖母,在家族被英国殖民者驱逐之前是一个小王国的公主,有一次与她的视讯通话中,她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境界:「永远不要害怕悲伤,因为爱往往随之而来。」一位九十八岁的家族长辈(他曾是好莱坞剧作家)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写下他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永远不要拉高嗓门,除非是在看球赛。」他八十八岁的妻子曾是一位肥皂剧明星,他在片场认识了她,并深深地爱上了她,她补充说:「找好朋友们一起聚聚,因为人类最大的财富在于感受到被爱和爱人。」一位好友的八十岁父亲在简讯中对自己这些年身体大不如前表示感慨:「好好照顾你自己,就像照顾一栋你必须再住七十年的房子。」他补充说:「如果发现小问题,赶快修好。不然时间久了,小问题会变成大问题。这道理同样适用于爱情、友谊、健康和家庭。」一位九十二岁的老人刚痛失深爱七十年的妻子,他说的一句话让我们两人都红了眼眶,那是一首诗一般的颂歌,是为了他们的晚安仪式所写的:「每天晚上睡前,告诉你的伴侣你爱他;要不然,当有一天发现床的另一边是空的,你会后悔应该早点说出口。」最后,我要拿我九十四岁的姑婆的美好观念作为本段结尾:「当你有疑虑时,就去爱。这个世界永远需要更多的爱。」
他们的回答从俏皮诙谐(像是「在婚礼上跳舞跳到你的脚痠」),到感人至深(「永远不要让美好的友谊萎缩」)。有些会多年来反覆出现(「永远提醒自己,经歷过惨淡日子才是完美的」);有些则只说过一次但足以发人深省(「因不去做一件事而产生的遗憾,总是比去做了而产生的悔恨更痛苦」)。这些我所收集的智慧是长达1,042年的生活结晶。
我并没有引导他们说什么内容,我只是提出了问题,让他们各自随意发挥。他们关注的重点并不全然相同:建立持久的关系、享受乐趣、投资于未来的身心健康、培养适应力良好的孩子等等。这些见解有着无穷的价值,但或许我没有听到的价值更高。在所有分享的建议、见解和智慧中,都缺少了一个显而易见的东西:
没有人提到金钱。
总会有更大的船
在进一步探讨之前,我想强调一个重要的观念:这本书不会主张钱不重要
,或是你应该放弃世俗财物,去喜马拉雅山当和尚,每天花十六小时静坐冥想。如果你想这样做,太好了,但我不会加入你!
金钱并不是没用——只是不能是唯一。
有关金钱和幸福的研究,有以下三个核心结论:
1. 如果收入低于一般水准,金钱可以减轻基本生活负担和压力,提高整体的幸福感。在这样的基础上,金钱可以买到幸福。
2. 如果收入高于一般水准但还是不快乐,那么更多的钱不太可能改变这种情况。
3. 如果收入高于一般水准并且很快乐,那么更多的钱也不太可能增加更多的幸福感。
第二项和第三项的论述都指向相同的关键结论:一旦达到了财务状况的基本水准,再多的钱也不太可能对整体幸福感产生够大的影响。换句话说,原本预设的记
分板——以金钱为标准——在初期可能会很有用,但对它越来越依赖时,它就是一种负债。畅销书作家、哈佛商学院教授、研究幸福科学的权威亚瑟.布鲁克斯1对此表示赞同:「谈到金钱与幸福时,我们的心理编码有小故障。」2造成故障的原因,是成长初期对收入增加所带来的幸福感的错觉所造成。我们在儿童和少年时期体验到金钱对幸福感的正面影响,然后在接下来数十年间一直延续着「期待着金钱叮噹响时的美好感受」。
这个缺陷好比在跑步机上跑步,一直在向前跑,却哪儿也去不了,只是一直在缅怀当年追逐金钱曾经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