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微信:356508476
我開始習慣讀誦《金剛經》。
在父親往生的床前讀誦,在母親病苦時讀誦,在朋友車禍受傷時讀誦抄寫。為眼疾有失明恐慌的朋友高聲讀誦,錄下朗讀的聲音。
希望《金剛經》不只用文字視覺安慰眾生,也可以聆聽,在聽覺裡領悟自己心跳或呼吸的頻率……
三年大疫,為認識或不認識的眾生讀誦,為離去和倖存的生命讀誦……
「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可以一直念誦到色身的盡頭嗎?
心臟手術後,四天在加護病房。隔著布簾,聽到重症者的床推進來,不多久,親人哭泣,尾隨漸行漸遠的床,一直到長廊盡頭。
我默念《金剛經》,彷彿陪伴肉身,聲音也到長廊盡頭。
也許,沒有一個時代,比現在更容易理解《金剛經》:「一切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我們的高興,我們的不高興,我們的貪愛嗔怒,我們以為的繁華,都快速變化,在虛擬的數位面板裡,瞬間漲,瞬間停,瞬間歡呼,瞬間失落……
因為無常迅速,所以焦慮失控……
感謝有《金剛經》,讓我安靜下來,靜觀因果,不隨無常流轉沉浮。
多年來,因為《金剛經》,修行許多祝福與感謝。
感謝祇樹給孤獨園,在成為斷瓦頹垣之前留下如來的聲音。「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鳩摩羅什翻譯的「如來」,如同眾生,好像來過,好像走了。
感謝成為廢墟以前城市每一日我們讚歎的繁華。
感謝一朵花,枯萎前曾經如此芬芳……
感謝一片葉子,凋零前依然風姿綽約……
感謝星辰隕落前的閃耀,感謝日昇月恆,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感謝乾涸以前,每一條大河的浩蕩與寬闊。
感謝戰爭屠殺前的和平,還沒有血流成河。
感謝你的淚水,感謝如此美麗的三千大千世界,在碎為微塵之前,我們還可以陌路相逢,擁抱,微笑,告別。
祝福每一張容顏,在衰老以前的青春華美。
即使猙獰殘厲如歌利王,我也為他念一次《金剛經》,「無有嗔恨」。
無我,無人,無眾生……
這一冊小小的筆記,只是我的「如是我聞」。
曾經在祇樹給孤獨園,聽葉子裡的風聲,聽大河流淌,聽到「如是我聞」。信受奉行,皆大歡喜!
祇樹給孤獨園
大約在距離現在三千年前左右,印度北方恆河岸邊,拘薩羅國,有一個名叫「舍衛」(Sravasti)的都城。
都城南郊,有一所花園,草木蓊鬱。花園屬於祇陀王子所有。
拘薩羅國王篤信佛教,舍衛城居民也信仰深厚,日常供養僧徒信眾。
當時僧徒有「夏安」的傳統。夏季多雨,僧眾停止出外雲遊,固定居住一處,精進修行。或靜修,或辯論對答,思考生命的真實意義。
城中富商給孤獨長老,原名「須達多」(Sudatta),因為長期供給衣物所需給孤兒、獨居老人,憐憫窮困弱勢,因此被大眾取了一個稱號「給孤獨長老」。
樂善好施的給孤獨長老,希望能提供一處夏季雨安的精舍,讓僧眾上課,也邀請受敬愛的「世尊」來開示說法,因此動念,要購置一個幽靜處所,讓大家可以居住、上課。
給孤獨長老尋找到祇陀王子的花園,覺得是適合居住上課的地方,便向祇陀王子提出購買的意願。
祇陀王子並不想賣吧,就隨意開價說:「用黃金鋪滿花園,我就賣了……」
給孤獨長老意願堅定,果真一車一車運來黃金鋪地。
祇陀王子也被感動了吧,就說:「黃金都鋪在地上,樹上沒有鋪到,所以花園屬於你,樹是我的。一起供養世尊來此傳法。」
這一處因緣俱足的地方,因此用兩個人的名字命名,為「祇樹」「給孤獨」園。漢字流行地區有時簡稱「祇園」,像日本的京都。
世尊來這裡,住了二十年左右,講授《阿彌陀經》、《金剛經》,有一千二百五十人聚集
在這裡,上課,發問,討論生命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