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老子》書中的思想,有學者認為其中包括「宇宙論、人生哲學、政治思想」等範疇。不過,或許也可了解為:書中論及萬物之生成、人生之修養、政治理想的敘述,都是老子藉之以說明「道」的記載。換言之,「道」是全書的主旨,由於「道」不遠人,它無所不在,處處皆在,是人們生命的真實,也是人們存活之環境的真實,所以老子藉由生活中的任一面向,隨時舉例,以向讀者揭示「真實」,也就是揭示「道」。
本書詮釋老子義理,並不僅只停留在文字之字面,因此與學者們通常依從文字之字意所進行的解釋,不盡相同。然而本書並未標新立異,而是跟隨「道」不執著的流動本質以及渾全不割裂的整體性質,說明老子埋藏在字裡行間的洞見與智慧。試想老子開宗明義,書首即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揭示語言文字僅僅指向「意」,並不等於「意」。亦即「言」與「意」不能劃上等號,也就是《莊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因此,本書不僅只停留在文字字面,而是跟隨「道」的性質進行說明,是否悖離抑或相應於老子,即留予讀者思考。
本書以淺白文字進行說明,深信有助於讀者突破常識的片面知見,了解老子記錄的「真實」,進而明瞭老子不是一般大眾所誤會的消極遁世、權謀陰險、苛薄殘忍、反知識、反文明,而是時時和盤托出,指出「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