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灵,新时代,新纪元,灵性资源,灵性资料,灵性书,灵性课,儒佛道)
全球灵学社群,中国第一个实质意义上的灵学圈子:
①捐助社群80元,赠送灵性电子书会员,享受所有书籍,月月更新,单买的话三元一本;
②捐助社群198元,赠送音频、视频灵性课程会员,享受全网收集所有课程系列合集,月月更新;
③捐助社群399元,赠送线上灵性分享会会员,入微信群,享受1.2.3所有服务,周周更新原创分享会录音,30t+资源库学习交流干货;
加入我们,联系微信:356508476
第1章 什么是思维地图?
大卫•海勒 教育学博士
○ 思维地图是一种模式语言
思维地图注6这种语言,过去我曾用“模型”“方法”“工具”等词来描述它,但这些空洞的字眼,无法充分传达出这种新语言在促进思考和沟通方面的作用。首先,思维地图语言的基础是八种常见又彼此关联的认知模式。我们人类正是借助了这些认知模式,才得以认识世界、维持生存。其次,思维地图的关键组成部分是8种可视化的起始图形(基本图形),包含了8种独特的思维类型,分别与8种认知模式一一对应。比如,在以可视化形式呈现较为复杂的故事时,一幅简单的流程图(Flow Map)就可以作为起始图形。众所周知,人类具有“元认知”的独特能力,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能有意识地认知“思考的内容”,也能认知“思考的方式”。利用思维地图,学习者将拥有一整套“视觉-文字”认知语言,从而调动自己更深层次的观察、迁移、反思能力,并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
简单说来,思维地图是一种模式语言。几乎所有的语言(除了那些只有口语而没有文字的语言)都包含基本图形:数学语言中的0~9(还有诸如“+”“-”“=”等运算符号);字母系统,如英语中的26个字母(此外还有标点符号)以及音符。独一无二的基本图形构成了上述每种语言的基础,这些图形的简单组合就能呈现复杂的思想和感情、缜密的论点、新发现和艺术作品。而这些符号带有随意性,它们的形式本身并不具有任何意义,是我们自己使用的语言体系赋予了它们意义。
思维地图(见图1.1)与其他在各种文化中建立的语言并无不同:这些语言就其本质而言是人造的,因而带有随意性和不完整性;这些语言有表达不清的灰色地带和模棱两可的“语法规则”,按照这些语法规则遣词造句有时会显得相当奇怪。但我们作为特定语言社群的成员,依然会使用这些不完美的语言,因为它们在日常交流中很有用。但据我所知,到目前为止我们还缺乏一种认知型语言,尤其是一种基于人类的认知结构、能呈现人类思维模式的语言。我们所用的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数学语言,都是基于它们能呈现我们的推论、想法和观念这一事实。但无法显性地呈现我们的思维模式。很难说你现在看到的这一页以线性方式排列的文字,具体呈现了什么思维模式,例如比较、归类、譬喻,或复杂、随意的联系等。所有认知模式都内嵌于我们的书面文字中,你阅读时,这些模式并不会活生生地呈现在你眼前。作者的思维模式隐藏在线性的文本中,你需要自己花点力气把它们挖出来。举例来说,在本书“卷首语”部分,你能看到我通过树状图呈现的对本书主题的解析,但单纯以线性文本呈现这些主题却不太容易。再举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当我们用谷歌搜索某一目的地时,我们会得到以一行行用文字呈现的路线描述,同时还有一份以可视化形式呈现的地图。这份地图上有由小道和主要公路组成的道路网络,为我们提供不同的出行选择。思维地图的作用类似于后者,将我们头脑中的思维方式用图形呈现,其中包含着理解事物的新路径。
思维地图对我们在学校、家庭或工作场所使用的语言,能起到补充、增强的作用。你将会在本书中看到,它能直接促进我们的语言习得、阅读理解、写作、数学解题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它也是一种包罗万象的语言:一切符号和图画元素都可以用到不同类型的思维地图中。思维地图与其他语言最显著的联系或许体现在它的具体运用上。无论是在纸上还是在电脑屏幕上,我们都可以从简单的图形开始,用思维地图呈现基本的认知模式。在图1.2中,你将看到,最左侧是思维地图的基本图形,中间部分是与之对应的描述,左侧是这些基本图形的扩展形式。
心理学家、认知科学家和教育者,从现代教育之初,就对人类基本的八种认知模式做了大量研究,在后续内容中,我们会对这八种认知模式做更详细的阐述。让•皮亚杰注7将这八种模式称为基本的“心理操作(mental operation)”:在我们吸收和内化新知识、新概念时,总会用到这些模式中的一种或几种。无论是进行具象思考还是抽象思考,我们都离不开它们。对比、分类、排序、归因和整体思考等心理操作会伴随我们一生,还会随着我们“学科知识”和抽象理解力的复杂化获得进一步发展。现在,你不用上述任何一种思维模式思考试试!
作为一种基于认知过程的模式语言,思维地图能使学习者对自己的心理操作模式更为敏感,借助思维地图,他们可以将这些模式迁移到(从幼年时期到职场之间的)任何学习环境中。随着学生们对思维地图的运用逐渐熟练,教师们可以利用它们来呈现、提升和中介学生的思考和学习。
思维地图中的某些基本图形,长期以来一直被用于呈现和传达思维过程,例如用来呈现序列和循环的流程图,用来组织结构和分类的树状图,用来分解人体各个大小部位的括号图等。思维地图的新颖之处并不在于动态的基本图形(因为一切语言都以此为基础),而在于它融合了一系列连贯而互为依存的、可作为通用可视化语言被师生们用于学习的思维模式。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们一直致力于让所有教师迅速教会全体学生熟练使用这些工具。自我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首次开发出思维地图,多年来数以千计的在校教师采用了思维地图,这意味着,根据乘数效应(multiplier effect),已有数量庞大的学生能够娴熟地运用思维地图。从最开始接触思维地图到经过一段时间后能娴熟运用,很多学生、教师和教育管理者逐渐从新手成长为思维地图能手。他们当中,有的独立使用思维地图,有的与他人协同使用思维地图,还有的作为集体参与者在全校层面用思维地图分享观点、创建作品。为了提升学习者自身独特的认知能力,并鼓励他们将这些思维方式深入地应用于学习中,为促进学习型社区更好地思考、学习而设计的思维地图,已经被传授给无数在校学生。思维地图同样也是一种可视化的跨领域问题解决和决策工具——它被应用于实践中已经不止一两年了,也不限于少数几所学校。它是一种覆盖整个学校体系和不同学区,在大学和职场中都得到应用并引发变革的系统性语言。从终极意义上说,在认知过程的网络中,我们反思、改进思维、自我提升并支持他人提升,进而改善了我们周围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