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XI
LIUYAN
WENZHANG
SHOUYE
JIANJIE
DONGTAI
MULU
欢迎加入全球最大灵学社群
全球灵学社群
瑜伽经
耶稣基督
道家佛家
赛斯通灵
释放法
奇迹课程
与神对话
零极限
  • 全球灵学社群网是一个公益性网站,旨在帮助朋友们快速入门并达到灵性成长。网站搜集整理多种灵性方法,包括零极限、释放法、奇迹课程、赛斯通灵、道家佛家、与神对话、耶稣基督等。我们号召每个人追求觉醒,理性修行,脚踏实地,为社会和谐和建设做出贡献。

     最新公告:
公益性网站
爱党爱国,全球最大的灵学社群
 • 当前位置:
最新文章  ZUIXINWENZHANG
切開左右腦

(身心灵,新时代,新纪元,灵性资源,灵性资料,灵性书,灵性课,儒佛道)

全球灵学社群,中国第一个实质意义上的灵学圈子:

①捐助社群80元,赠送灵性电子书会员,享受所有书籍,月月更新,单买的话三元一本;

②捐助社群198元,赠送音频、视频灵性课程会员,享受全网收集所有课程系列合集,月月更新;

③捐助社群399元,赠送线上灵性分享会会员,入微信群,享受1.2.3所有服务,周周更新原创分享会录音,30t+资源库学习交流干货;

加入我们,联系微信:356508476


五十多年前,我發現自己正觀察到神經科學領域裡最驚人的一項結果:切斷連結的左腦與右腦,會導致兩個心智出現在同一顆頭裡面。就連當時只是個初出茅廬的小伙子的我,都知道這些特殊的患者將會改變大腦研究的領域。但沒想到,他們也對我的人生帶來重大的改變:我從那時起,從未停止向他們的祕密學習。在思考怎麼述說關於裂腦研究的故事與演變的過程時,我充分了解到自己的生命歷程是如何受到其他人的影響。事實上,我們科學家都是科學與非科學經驗組成的化合物。要拆解這些經驗,說明哪個是因,哪個是果,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因此,我們最好照著發生的情形來敘述就好。

大部分人描述科學事蹟的發展歷史時,都把一個觀念的發展描述得好像很有順序也很有邏輯。科學文章的作家通常不想在主線故事裡加上其他日常生活的現實面,例如他們會忽視在生活中持續圍繞著敘事者的那些人的個性。畢竟客觀上而言,重要的是科學知識,不是科學家本人。雖然我完全可以理解這種觀點,不過我現在也了解到,這種方法幾乎不可能確實說明從事科學研究,或是當個科學家實際上的情況。測量的原始資料是一回事,詮釋這些資料又是另一回事。因為在詮釋時,科學家,以及所有會影響科學家心理的偏見都會來參一腳。回顧我的想法的演進,顯然我受到其他人影響的程度非常大。所以,真實的科學經驗可能和理想中的看法大相逕庭。從一項科學實驗走到下一項的路可能非常曲折,就像人生一樣。科學來自於具有強烈社交性質的過程。

認為科學來自一個與世隔絕的孤獨天才,只靠自己勤奮努力,完全不需他人幫助的這種常見的描述根本就是錯誤的。而我們也不應該讓那些剛入門的科學家、資助研究的人或是一般大眾對於科學活動產生這種錯誤的印象。因此我想要呈現一個不同的樣貌:科學是在友誼中發展的,科學發現深植於與各行各業的人的社交關係之中。這是一種很美好的生活方式,與聰明的人共度多年時光,思索關於自然的神祕與驚奇。我的生命中有許多這種了不起的人,其中不乏名人,還有很多是偉大的科學家,以及一些令人為之傾倒的裂腦患者。他們各自扮演自己的角色,伴隨我逐漸了解這個最主要的問題:大腦究竟如何產生心智?

第一章 深入科學

物理學就像性:當然,它也許會造成某些實際的結果,但我們不是為了那結果才做的。

─費曼

一九六○年時,大部分的大學都還不是男女合校,我在鳥不生蛋的新罕布夏州的漢諾威,和幾百個男人一起念達特茅斯學院。當夏天來臨,我心裡只有一個念頭。我申請了加州理工學院的實習計畫,因為我希望這個夏天能和在冬天認識的麻州衛斯理學院的女生接近一點。於是我在生物學與重大發現的傳說之地,加州理工學院,度過了一個燦爛的夏天。之後,她對別的事更有興趣,我卻對科學開始著迷。我常想,我當初去那裡真的是因為對科學求知若渴嗎?或者只是因為對住附近的那個女孩有興趣?誰知道年輕人千變萬化的腦袋裡在想什麼呢?想法有時候確實能找到空隙,鑽進被賀爾蒙填滿的心智裡。

對我來說,鑽進我心裡的其中一個想法就是:「大腦是怎麼讓一切運作的?」我去加州理工學院的另外一個理由,是因為我在《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雜誌上看見一篇斯佩里的文章,1內容是在神經迴路生長過程中,神經如何建立從A點到B點的特定連結的相關研究。很多,其實應該說大部分的神經生物學,都卡在這個簡單的問題。斯佩里是當時的王者,而我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研究。除此之外,我剛剛說過了,我女朋友就住在加州聖馬利諾的那條街上。

直到我在多年後聽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傑出的物理學家阿瓦雷茲的說法時,我才知道自己內心疑問背後的衝動,不是只有好奇心那麼簡單。阿瓦雷茲說,科學家做的事並不是因為出於他們的好奇心,而是因為他們本能上覺得,事情運作的原理並不如別人說的那樣。2

他們實驗性的心智推動了齒輪,讓他們想到另外一種也許可行的方法。他們雖然會對一項發現或發明感到驚嘆,但也會出於本能自發性地開始思考別的方法或解釋。

以我為例,我總是在思考如何從不同的觀點來面對一個問題。部分原因在於我的量化技巧非常貧乏。數學對我來說並不簡單,我通常會躲開任何高度技術性的討論。而我發現在很多情況下,用日常生活的語彙來思考看來很複雜的問題是很容易的。這是真的,因為世界就是這個樣子。畢竟,你不需要了解撞球的原子組成和量子物理也可以打一局撞球;只要簡單、可靠的古典物理就很夠用了。

我們人類一直都在進行抽象思考,也就是從一個具體的事實發展出更大的理論與理解。因此我們會一直提出新的、更簡單的一層描述,讓大腦有限的能力更容易理解。以我的卡車為例。「卡車」是一種新的描述詞:它描述了一種擁有開放空間裝載東西的車輛,並且由六汽缸引擎、散熱氣與冷卻系統、底盤等等組合而成。現在因為我有了這個新的描述詞,每次我在思考或是提到我的「卡車」時,我就不需要在我的心裡重新喚起它的所有部分並重新組裝一次。我完全不需要去想這些零件(除非有個零件壞了)。我們無法在每次提到一樣東西時,就處理一次為了理解該物品機制而存在的各種複雜原理,這對我們的心智處理過程來說負擔太大了。所以我們會分割,給這個機制一個名字─「卡車」,藉此把這東西帶給我們的成千上萬的負擔縮減到一個字詞。一旦我們對本來非常繁瑣的主題建立起抽象的觀點,我們對這個主題或運作原理,就會有超級清楚的新思考方式。有了新的關鍵字與指涉對象,我們的心智就彷彿被解放,獲得再次思考的新能量。在大自然裡,這樣的層級似乎無所不在。

我會在本書後面再回頭討論我所謂對世界的「分層」觀點,這個想法來自於試著了解細胞、電腦網絡、細菌與大腦等複雜系統的科學。分層的概念幾乎能應用在任何複雜系統上,連我們的社交世界,也就是我們的私生活領域,也不例外。發揮良好功能的一層,會以其獨特的獎勵系統驅動我們。然後突然間,我們可能會碰到適用其他規則的另一層。對當時的我來說,加州理工學院是新的一層。我在當時看到與做的一切都是「第一次」,而我在那裡有很多「第一次」。

總之,我在即將從達特茅斯學院大三升大四的暑假到了那裡。我緊張地走進加州理工學院,為接下來許多的初體驗開了頭:去斯佩里在柯克赫夫廳的辦公室見他。原來他是個說話溫柔、認真的人,不太會喋喋不休。我後來聽說,在我和他見面前幾周,有一隻猴子從動物室裡逃脫,溜進他的辦公室,還爬到他的書桌上。於是他抬起頭對當時的訪客說:「我們可能去隔壁比較好,那邊應該比較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