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的內涵深遠,可以說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修心養性的大全。《心經》主張和平、犧牲、博愛、平等、克制慾望、禁戒暴怒、善惡業報等思想,其中了悟生命、勸惡行善、淡泊名利、滌除煩惱等教理對我們有重要的啟迪。佛陀那充滿智慧的一言一行,更是撫平、慰藉生活在浮華喧鬧塵世中人們心靈的一劑良藥。
《心經那有這麼難嗎? 》一書,實則作者本人學習《心經》的心得,鑽研數十年終成一果。《心經那有這
麼難嗎? 》作為一本普及讀物,試圖從科學角度來揭示《心經》的本貌和其奧祕所在;從科學角度去闡述佛學的內涵,試圖將傳說中為佛學披上的神祕面紗完全揭去;採用單刀直入的方式,試圖用打開天窗說亮話、說真話的辦法,將佛陀大道直指人心的本意奉獻出來;運用拋磚引玉的模式,試圖將打開佛學大門的金鑰匙直接交到每個讀者手中,讓讀者從《心經》中獲得無窮的智慧。
上篇 《心經》
《心經》是群經之首,雖然全文只有二百六十八個字,但卻把佛學精華濃縮其內,可以說,其包羅萬象,堪稱佛學小百科。《心經》是佛學的縮影,開啟佛學之門的金鑰匙,更是獲得智慧的最佳途徑。
一、《心經》原文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釋迦牟尼佛經文
玄奘法師翻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二、《心經》直譯
掌握大智慧到達彼岸而覺悟的根本核心經典。
能夠自由自在地觀察自身佛性之奧祕的覺者,在運用大智慧深入研究生命是如何到達光輝彼岸的過程時,真實地看到構成宇宙萬事萬物的五種因素(色、受、想、行、識)原本具有可變的空態性質,沒有不可變的實體,一切痛苦災難都能被這一空態所度脫化解掉。
弟子們:從宏觀角度看,色和空沒區別;從微觀角度看,空與色也相同。空(基本顆粒)是色(可見物體)的分解,色是空的化合。儘管你反覆透徹地去領受、深思、認知和識別,其結論仍然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