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说, 他无法再过正常的生活, 甚至连爬楼梯、绑鞋带都要尽量避免—— 因为那都可能会造成心脏负荷过重。
也就是说:他随时都可能会再心脏病发,而下次病发时就会是生命结束的时刻。
“ 还有多久? ”他问。
“可能一两年,有可能明天,我也没办法预测。”医生回 答说。
当他回到纽约豪宅里“等死”时, 在绝望之下,他曾想过用先前医生开给他减轻肾结石疼痛的吗啡来自我了断—
— 这样至少不必再经历心脏病发的痛苦;不过他继而又想: “ 不管怎样,我现在还活着,只要还活着,也许就还有机会。”
最后,他下了个决心, 要吞下吗啡随时都可以,但在那之前,他要先试着寻找关于人生的答案。
于是,他开始过完全与外界隔离的生活。为了把外在世界的干扰降到最低,他拔掉电话线、断绝跟亲友的联系, 甚
至会挑半夜三四点纽约市区人烟最少的时候, 才出去买生活用品。
他开始问自己: “人生到底是所为何来?我长久以来到底在追求什么? ”
“ 只是想要一点点快乐,如此而已。”他这样回答自己。
“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快乐到底是什么?人又要怎样才能找到快乐?”
一开始, 他先翻开字典, 査阅字典里对“快乐”与“人生”的定义,但他发现字典里的描述没有跳脱他了解的范畴; 接着, 他又开始把藏书翻出来, 一本一本查阅, 心理学、哲学、医学、物理、工程…… 没有一本书有他要找的答案。
他觉得非常挫折,他对自己说: “ 莱斯特, 大家都说你很聪明,高中时品学兼优;大学甄试时,也能在只有三个名 额的竞争冲胜出,在大学也表现突出……但是,其实你蠢、 蠢、蠢到了极点! 你连人生中最基本的东西—— 如何才能真的快乐—— 都不知道。”
后来,他开始想:“如果答案在这里面的话,我应该老早就读到过、如果这样还是找不到答案的话, 那是不是表示答案根本不在这里? ”他又想:如果答案不在“外面”的话, 那会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