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XI
LIUYAN
WENZHANG
SHOUYE
JIANJIE
DONGTAI
MULU
欢迎加入全球最大灵学社群
全球灵学社群
瑜伽经
耶稣基督
道家佛家
赛斯通灵
释放法
奇迹课程
与神对话
零极限
  • 全球灵学社群网是一个公益性网站,旨在帮助朋友们快速入门并达到灵性成长。网站搜集整理多种灵性方法,包括零极限、释放法、奇迹课程、赛斯通灵、道家佛家、与神对话、耶稣基督等。我们号召每个人追求觉醒,理性修行,脚踏实地,为社会和谐和建设做出贡献。

     最新公告:
公益性网站
爱党爱国,全球最大的灵学社群
 • 当前位置:
最新文章  ZUIXINWENZHANG
斯蒂芬·米切尔&拜伦·凯蒂:一念之转

(灵性图书馆,灵性读书会,灵性资源库,灵性课程网,灵性电子书,心灵疗愈站,灵性觉醒社,新时代灵性,身心灵求道,神秘学,儒佛道,指引社,老灵魂,喜悦家园)

全球灵学社群,中国第一个实质意义上的灵学圈子:

①灵性图书馆电子书会员80元,享受所有书籍,月月更新,单买三元一本;

②全网收集音频、视频灵性课程会员198元,享受所有课程合集,月月更新;

③线上灵性分享会会员399元,入微信群,享受1.2.3所有服务,周周更新原创分享会录音,30t+资源库学习交流干货;

加入我们,联系微信:356508476


译者序

四句问话,活出自在的人生

从小到大,我们一直被教导:“不可批评别人”、“当你批评别人时,一个指头指向别人,四个指头却指著自己。”所以,我们竭尽所能、克制自己不去批评别人,却止不住心里如海浪般不断涌现的评语,不但无时无刻在批评别人,连自己也不放过。

拜伦.凯蒂在一九八六年觉醒后悟出的“转念作业”(The Work),直接指明这一事实。她邀请我们在纸上坦然写出我们对别人的评语,把它们化暗为明,然后经由简短的“四句问话”反躬自问,最后作“反向思考”,藉此透彻了解我们执著不放的信念,从中悟出事实真相,释放自己,重获心灵的自由与平安。

我能有机会翻译拜伦.凯蒂Loving What Is这本书,可说是一连串的机缘巧合。

数年前,若水在“奇迹课程研习会”里,借用拜伦.凯蒂的这套方法,教导学员们反观自己不自觉的“投射心理”。当时,我批评的对象是邻居:“我不喜欢邻居,因为她喂养各地的流浪猫,害得我们的爱车经常留有猫爪印。我不喜欢她太有爱心。”

由于研习时间有限,当时只教“反向思考”。我那项评论,经过反向思考后变成:“我不喜欢我,因为我喂养流浪猫。我不喜欢我太有爱心。”我一脸狐疑,因为我不认为我有喂养流浪猫的习惯,而且也不明白我怎会不喜欢太有爱心的我呢?

直到有一天,我蹲在巷口轻声安慰一只全身发抖的流浪猫,这才想起了那句反向思考。没想到,反向思考所说的竟然是真的。虽然我不像邻居用食物喂猫,却用言行在喂。更有一晚,一位朋友来电诉苦,他聊到三更半夜仍不肯罢休。等他谈完后,我立即疲累得瘫倒在床动弹不得,便忍不住怨怪自己太有爱心了。此话一出,内心不由得一震,没想到反向思考竟能揭露我一向没觉察到的自己。

兴奋之余,我开始在生活里广泛运用反向思考,企求多多认识自己。然而,相对地内疚感也愈来愈深,因为对他人的每一项批评,经过反转之后,都成了对自己的严厉指控,这种滋味确实不好受。详看研习讲义之后,我才知这“反向思考”是最后的步骤,在这之前还有一些步骤当时未教,我猜想那一定是很重要的部分。于是,我虔诚地向上天祈求,请求衪让我有机会学到拜伦.凯蒂一整套的方法。

没想到,才过了几天,上天竟然应允我了。好友小零打来电话,热情地说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我。就这样,操练“转念作业”长达十二年的吴家芸女士出现了。经过她的解说,我才明白反向思考之前,最好先以“四句问话”探问那些批评的真假虚实。通常,经过这番反问的自我教育之后,就会发现那些评论全是虚妄不实的想法,因而能顺理成章地接受反向思考,并在一念之间逆转自己的人生。

接下来,我们举办一场又一场的“转念作业”研习课程,连续两年下来,很多人都能当场认清自己执著的信念,同时也让我清楚见识到“四句问话”带来的威力。

四句问话虽简短,却能很快戳破每个痛苦的想法。每当罪咎感升起,我反问自己:“这是真的吗?”霎时减轻了不少罪咎。当我身体不适,呼吸不顺畅,面临死亡恐惧的威胁时,“这是真的吗?”这句无言的反问会自动冒上来,使我一时忘了恐惧,转而专注于觉察身体当时的状况,并质问自己的想法。

逼到被人不友善对待时,我反问自己:“若没有‘他对我不友善’的想法时,我是怎样的人?”顿时心里感到很平安,因而甘心放下那些想法,转而以无条件的爱接纳对方。所以,我很喜欢第四句反问,它常能让小我或自我死亡,死于无条件的大爱里,无怨无悔。

诚如拜伦.凯蒂所说的:“没有人伤害过任何人,也没有人做过任何可怕的事。再也没有比你对那事件的想法--未经审查的想法,更可怕的事了。所以,一旦感到受苦,便用四句问话反躬自问,观看那些蠢动的念头,然后释放自己。回归童心,从一片空白的心灵开始起步。”“如果不审查它们,这些概念会跟著我们到死为止。概念常是我们埋葬自己的坟墓。”

在本书中,随处可见到拜伦.凯蒂展现深奥且非凡的智慧。最让我折服的是,虽然她带领个案做“转念作业”,所谈的不外乎是现实生活问题,比如投资股市、工作、金钱、上瘾、疾病、死亡、自我批判、潜在信念‥‥等等,但她都能进入案主内心深处的噩梦,提出她的质问,因而让案主自行悟出事实真相,当场破涕为笑。而且,她所醒悟到的洞见,把现实生活与深奥的灵修真理结合得天衣无缝,使得灵修真理不再是高挂天上,不识人间滋味,并使我们体验到现实生活里处处都是玄妙的真理。

“转念作业”适用于全世界各地的人,不分男女老少,不论受过教育与否,只要真心渴求自由与平安,必能从痛苦中得到解脱,活出自在的人生。但是,对某些人而言,可能会觉得它“障碍重重”,比如:宁可坚信自己是对的,而不愿去看“当下真相”的人;宁可受苦,并相信自己苦得有理的人。这些人除非在生活里处处碰壁,吃足了苦头,才有可能动念质疑自己珍惜不放的价值观。

若是我们一直执著于“我对他错”,就会陷入内心的交战。此时,最好是尊重自己当时的选择,宽恕自己宁苦也不肯转念。直到受够了苦,动念想我另一条出路时,“转念作业”是最棒又最快的转念工具,因为它简单又威力十足。

这本书,历经两年终于翻译出来了。这段期间,我曾一度重病,每天只能在电脑桌前勉强敲打寥寥几个字,当时很担心是否能顺利完成。幸好“四句问话”总能即时冒出来提醒我:但求尽力就好,其余是上天的事。

感谢家人及很多熟识或不熟识朋友们都伸出援手,不断支持与鼓励我。首先,感谢家芸,她协助我深入了解“转念作业”,并默默地陪伴我整理初稿。当然,凭我有限的语文能力,若要把这本书译到一定的水准,非得仰赖好友若水及李安生的大力帮忙不可。若水在百忙之余,义不容辞地协助我大刀阔斧,全面修改译文;李安生则帮忙把这本书的内容润饰得流利晓畅。经过他的细腻推敲,句句都精准又优美地传达出原书的意涵,让整本书的旨趣跃然纸上。在此,由衷地表达我对这两位好友的深深谢意。

最重要的,我要感谢一直在旁陪伴,默默支持并付出一切的外子,尤其在我生病期间,他总是不断提醒我:“交托”、“你是衪最爱的圣子”。虽然他绝不碰心灵书籍,却不知打从哪里偷听到这些心灵词句,总能适时地慰藉我。

最后,感谢奇迹课程读书会的所有伙伴们,不时打电话关心,并为我加油打气。还有一些朋友们,每回偶遇,总是热情地追问我:“拜伦.凯蒂的书何时出来啊?我们很迫不及待哩!”

《一念之转》这本书,终于在大家的声声关心与祝福中问世了。感谢大家!感谢上苍!

导 言

愈透澈了解你自己和你的情绪,你就愈能成为真相的情人。

--斯宾诺莎

初次目睹“转念作业”活动时,我觉察到我正在体验一个非比寻常的东西。我看到一群人,不分男女老少,不论教育水准,都很用心地学习“转念作业”--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来探究自己固有的想法--因为那些想法带给他们极大的痛苦。

在拜伦.凯蒂(大家都叫她“凯蒂”)仁慈又犀利的带领之下,这些人不仅化解了迫在眉睫的各类难题,而且连内心最深处的无明症结也因之迎刃而解。我一生致力于研究和翻译心灵方面的传统经典,不难体认出这些经典跟转念过程有著若合符节的深刻相通之处。例如《圣经》的〈约伯记〉、老子《道德经》,和印度的《薄伽梵歌》(Bhagavad Gita)等传统典籍的精髓,都对生死提出强烈的质疑,同时又以深奥而风趣的智慧展现内心深处的答案。对我而言,那种智慧正是凯蒂的立足之处,也正是她的“转念作业”所要带给人们的标鹄之所在。

我在拥挤的社区活动中心里,看到五位男女,轮番上阵演练“作业”,透过探问那些造成他们痛苦的想法,如:“我先生背叛我”,或“我母亲不够爱我”等等,学会找回自己的自由。仅仅问四句话,并聆听自己内在的答案,这些人就能敞开心胸,获得深奥、宽广且足以转变一生的慧见。我亲眼见到一位男士对他酗酒的父亲既厌又恨,长达数十年,却在短短四十五分钟内变得容光焕发。我还看到一位女士开始时惊慌得说不出话来,因为她刚刚得悉了她的癌细胞正在扩散,但会谈结束时,她全身散发著了解与接纳之后的喜悦。

这五个人当中,有三个人从未做过“转念作业”,但整个演练过程并不会显得比其他两位吃力,而且他们的领悟也绝不逊色于其他人。他们全都领悟到那个最基本并且也最容易被人忽视的真相--正如古希腊哲学家爱比克泰德(Epictetus)所说的:“真正困扰我们的,并非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而是我们对那件事的想法。”一旦掌握到那个真相,他们对事情的理解就全面改观了。

人们在练习拜伦.凯蒂的“转念作业”之前,常会认为它过于简单,故而不免质疑它的成效。但是我确信:正因它的简单,更加凸显出它惊人的效果。自从两年前遇见凯蒂,并第一次接触“转念作业”后,我做了多次的“转念作业”,主要是针对自己下意识执著的观念。我也亲眼看到好几千人在公开场合中一起做“转念作业”,他们来自欧美各地,所涉及的几乎囊括了全人类共有的问题,从各种重大疾病、至亲的死亡、性和精神虐待、上瘾、财务危机,事业困顿、社会问题,乃至于日常生活的各种挫折沮丧。(凯蒂在所有的工作坊里,始终为我保留一个座位,这是跟她结婚最大的好处之一)我一次又一次地目睹“转念作业”快速又彻底地转变人们思考自身问题的方式。的确如此,只要想法一改变,问题便会随之化解。

凯蒂常说:“痛苦是一种选择。”每当感受到压力时--从轻微的不舒服,到强烈的悲伤、忿怒,或绝望--我们很肯定这种反应必是某一特定想法引起的,不管我们觉察到它与否。消除压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审视压力背后的那些想法,这是任何人都做得到的事,只要他愿意拿出一张纸和一支笔。“转念作业”的四句问话(见后),将逐一揭露我们不真实的想法。透过这整个过程--凯蒂称它为“反躬自问”(inquiry)--你便会发现,所有我们信以为真或视为天经地义的想法全都扭曲了事件的真相。当我们宁可相信自己的想法,而不愿去看真相时,就会承受各种情绪性的压力,那就是我们统称的“痛苦”。痛苦是一种自然警讯,警告我们:你正执著于某个想法。如果我们仍是充耳不闻,不肯正视这个警讯,这时,就只好接受这个痛苦,并把痛苦当成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其实,绝非如此。

“转念作业”跟禅宗的公案及苏格拉底的对话,在启迪心性的作用上,有极为显著的相似之处,但它不是来自东西方的任何道统,而是一位美国平凡妇女无意之间创造出来的转念功夫。

“转念作业”(The Work)“诞生”于一九八六年二月的一个清晨,拜伦.凯蒂从“中途之家”(halfway house)的地板上蓦地清醒过来,当时她四十三岁,是来自南加州高地沙漠小镇的一位平凡妇女。

凯蒂的日子与一般美国人无异,结了两次婚,有三个小孩,一个成功的事业,但是十年来她一直处在精神低迷状态,不但暴躁易怒、偏执妄想,到后来愈陷愈深,变得彻底绝望。她曾意志消沉了两年,几乎足不出户;有一段时期,她好几个礼拜都待在床上,只能透过卧室的电话与外界联络生意,有时甚至严重到无法下床盥洗梳理。她的孩子经过她的房门,必须踮起脚尖走路,以免惊扰了她。最后,她被送到专门收容“厌食症”妇女的中途之家,那是她的保险公司唯一肯付费的机构。那里的人都很怕她,所以她被单独安置在阁楼的房间里。

大约一星期后的某天早晨,凯蒂躺在地板上(她觉得自己不配睡在床上),醒来的霎时之间,完全不知道自己是谁,或自己怎么了。她事后说:“那时,根本没有‘我’的存在!”我所有的愤怒、所有曾经困扰我的想法,以及我的整个世界,甚至全世界,全都消失不见了。就在此时,内心深处突如泉涌般迸出无法遏止的笑声。而且,周遭的一景一物变得如此陌生,好像内在某个东西突然清醒过来,它张开双眼,透过凯蒂的眼睛往外看著四周的一切:一切美妙极了‥‥。她浸润在喜悦之中,一切万物都融在一起,没有分裂,也无所不容,每一物都活出它自己。

当凯蒂回到家后,她的家人和朋友都觉得她彷佛变成另一个人。她当时十六岁的女儿罗珊说:

我们知道历经多年的狂风暴雨终于过去了。她以前有事没事老爱数落我和弟弟,而且还经常对我们大吼大叫,我怕到不敢跟她待在同一个屋子里。现在,她似乎完全宁静下来了,她能静静地安坐在窗边或是外面的沙漠里,而且一坐就是好几小时。她像小孩般地既开心又纯真,而且内心似乎充满著无限的慈爱。苦恼的人们开始来敲我们家的门,请求她给予协助。她会跟他们坐在一起,询问他们一些问题,大都是问:“那是真的吗?”当我面临像“男朋友不再爱我”之类的问题而痛苦地回到家时,妈妈总是以难以置信的眼神看著我,然后问我:“亲爱的,那怎么可能是真的?”那种语气,好像我刚才跟她说“我们住在金字塔”那般荒谬。

当人们确信昔日的凯蒂已然一去不返时,便开始猜测她发生了什么事,是否碰上什么奇迹吗?她自己也说不出所以然来,经过长时间的沈淀之后,她才逐渐描述出自己的离奇经历。她谈的不外乎内在苏醒的自由。她也常说,“反躬自问”帮她领悟出,她过去所有的想法都是不真实的。

凯蒂从中途之家回来后不久,家里开始挤满了人,很多人闻风而至,特地前来跟她学习。她已经把那套反躬自问拟为具体的问题,任何想要解脱束缚的人们,都能应用在自己身上,而无需一直仰赖她。很快地,她开始受到一些小团体之邀,在客厅里会晤形形色色的人。主办人经常问她:“你开悟了吗?”她的回答是:“我只是懂得分辨什么会伤你,什么不会伤你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