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灵学社群(身心灵,新时代,新纪元,灵性资源,灵性资料,灵性书,灵性课,儒佛道),永久在线地址,终身包更新;
灵性书库(电子书籍)会员80元,全网课程合集(音频视频)会员198元,线上灵性分享会(入微信群)会员399元,如果想要加入会员,可以联系我,单本代找电子书的话,3元一本,微信:356508476
条目定义
如下的大多数定义,是我试图用语言来描述的无形的实体。它们应该能够使你在阅读本书时感到顺畅。
原理:真理。
心灵:为人类大脑提供动力的精神能源。
意识:面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觉知水平。
思想:建构个体每个时刻的现实的创造性因素。
洞察:答案,解决方法,或来自于一个人内在智慧和本能的新思想。
感觉:一个人思想的天生的晴雨表,一个人的直觉向导。
感觉状态:思维模式、精神状态、情绪、心态、幸福感以及心理视角都是这个术语下可互换的用语。
由内而外:一个天生的事实——一个人的思想和情绪造成了他的体验。
由外而内:一种错觉——一个人的体验造成了他的思想和情绪。
思想–感觉联系:一个天生的事实——人类活在对思想的感觉中。
心理免疫系统:大脑内在的自我修正,回归清晰的能力。
范式:一个非常明确的基于原则的框架。
非抵抗之路:向内看,它就在那里。
序
《高尔夫频道》(The Golf Channel)曾经采访过一个获得全美业余锦标赛参赛资格的10岁小女孩。主持人问了她以下几个问题:“你对参加这项比赛有什么期待吗?”“你在比赛中最好的表现是什么?”“你打高尔夫有什么目的吗?”“在你这样小小的年纪,你是怎么处理压力的?”这个年轻的高尔夫球手对每个问题的回答都是:“我不懂你在问什么。”主持人以为这个小女孩是因为年龄太小而没能理解他的话,重新用更简单的语言组织了那些问题。这次这个女孩回答道:“我理解你说的那些话,我只是不知道你说的这些和打高尔夫有什么关系。”
你可能从没有问过自己这样一些问题:当我们向外界看的时候,我们真正看到、体验到的是什么?我们感受到周遭环境了吗?感受到我们周围的世界、我们的家庭、我们的财政收支、我们的工作、我们的朋友,还有天气了吗?或者说我们的感受和经验的本质是来自其他地方吗?毋庸置疑,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遇到过某种特殊的境遇,并且在这种处境中感到失落或焦虑。但是当我们往后重新回首这段境遇的时候,最想知道的是,究竟是什么在困扰着我们。
那么,我们所遭遇的真的能决定我们所感受的吗?我们所经历的处境真的需要去面对并克服吗?我发现当我们生活受挫的时候,许多好心的朋友、家人、老师、教练、治疗师和教你自助成长的大师们会给我们提供大量的应对机制以供我们使用,但真的有这个必要吗?它们真的有效吗?世界能给我们特定的感觉吗?又或者说,如果某种环境能够让我们的情绪变好或变坏,那么当我们遇到同样的环境都会感到高兴或难过吗?
这些问题各不相同。
如果不是外在的情境决定我们内在的体验和基于每时每刻的内心的平和,那么又是什么决定的呢?
多年来,我咨询过许多人,包括运动员、教练、父母、企业领导人。在他们当中,我发现那些清楚自己的体验不是由外在世界决定的人(例如,我在开头提到的那个10岁的高尔夫选手),往往能克服被其他人定义的艰难困境。他们体内有着一股坚韧的品质,这种品质使得他们避免成为弱者,从而在成功之路上扬帆远行。
现在回到“为什么在相同的环境下,我们的知觉和我们进一步的体验会各有不同”的问题。为什么我的妻子在某天做了某件事情让我感到恼火,而在另一天做同样的事情我却感觉可以忍受,甚至让我觉得喜欢?为什么你的上司或教练在某一个场合下表现得像个可怕的怪物,但在另一个场合下却显得和蔼可亲、富有同情心?为什么有次你在高速上堵车了会感到生气,但是另一次堵车时,却只感到遗憾甚至关心其他司机?
绝大多数人都容易忽视的这些问题的答案是:
我们并不是活在对环境的感受中,而是活在对自己想法的感受中,而且我们的想法总是不断变化的。
这就是为什么你生活的方方面面看起来总是不断变化的。如果你的想法清晰,生活情景看起来像个美梦;如果你的想法杂乱,同样的生活景象看起来就如同一个噩梦。就是这么简单。
在我的第一本书《静力》(Stillpower)中,我向你介绍了一种关于表现力和满意度的全新的范式,在竞赛场上和场下都可以运用。我认为通过使用意志力或心理表现技能来提高一个人的思想和身体,只会降低一个人成功的概率。人类不仅仅具备一个生理的免疫系统,也有一个心理免疫系统。所以,抛开那些挣扎的时期,大脑会自我更正意识。这就是静力。
在本书中,我将深入这个概念,向你介绍一些新的、令人兴奋的并充满希望的关于大脑具备克服逆境的能力的观点。我将继续以运动做比喻,以我的来访者、我的家庭经验和当下的时事举例说明。本书的意图是想让你了解在诸多事物中掌握信念和决心这一原则有多么重要。
如果你不知道我的故事,那么让我来告诉你吧。在我人生的前25年里,我是一个无所不能的运动员、商人和高中冰球教练。有一天,我发现自己患上了慢性抑郁症。当时我确信自己可以战胜它,可以凭借着自己的意志力找到一条出路。我努力寻找治疗方法。我去见了治疗师,阅读了自助类书籍,并尝试了冥想、跑步,甚至吃抗抑郁药,但都没有得到缓解。我所做的一切就像是在踩着踏板拼命踩油门,但我的轮胎却陷在泥泞中,结果我只能陷得更深。
有一天我突然有一个奇怪的想法:如果我不再试着体会更好的感觉,会发生什么?如果我不再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愉悦的情绪,会怎么样? 我听从了内心的这种智慧(事实上,我当时也没有别的选择)。我把踩在油门踏板上的脚放开,然后缓慢而确定的,我曾深陷的情绪泥沼开始变干。不久之后,我就毫不费力地把自己从恐惧中抽离出来。随着脑海中喧嚣的声音安静下来,我踏上了一条幸运和奇迹的道路。
我见了我的导师,理查德·卡尔森(Richard Carlson)、乔治·普朗斯基(George Pransky)和基思·布里文斯(Keith Blevens)。 他们向我介绍了心灵、意识和想法的内在原则,这些为我往后咨询实践(即今天的内在运动)打下了基础。内在运动一开始是作为给运动员和教练的心理表现的辅助建议,但最近几年我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为团队、组织和企业做讲座上。另外,我为各种杂志和网站撰写文章,主题多是关于不借助任何外在的东西,仅仅是参照自己的内在智慧和本能战胜生活中的一切困难。
在阅读这本《情绪断舍离》时,我希望你了解:通过向外界寻找原因,从而解释并纠正你的感觉或行为,只会破坏你所寻求的顺遂、愉悦、高效的人生之旅。本书的目的是希望你强化这一基础信条:
你由内而外缔造自己的生活感知和经验,而非从外向内。
没有任何事或任何人可以让你感受你不想感受的。只有你的想法才能缔造你的感受。当你感觉情绪低落时,无论看起来多么像是受到某件事的影响,都和生活中的事件无关,你的感受只和你的想法有关。我一遍又一遍地发现那些有着敏锐的想法–感受联结感的人,在生活中往往能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 他们具有内在的平和。
● 他们优于他人。
● 他们是其他人的精神榜样。
另一方面,那些错误地将自己的感受与外在世界形成直接联系的人总是觉得需要克服难题。 他们通过外部策略、恶习、激励人的专家或非法行为来寻求帮助和解脱。 这些人犯了三个无心但有害的错误:
● 他们没有妥当管理自己的想法。
● 他们脱离了自己内在的智慧。
● 他们压制了天生的克服逆境的能力。
事实上,人类生来就具有战胜一切的能力而不需要去对抗。我们克服困难的能力是天生的,如此自然以致于大部分时候我们都没有注意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