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在這樣的聲音、文字和文法系統中,我們學習如何表達情緒,如何跟他人索取自己需要的東西,並學習一些方法,試著得到想要的東西。最後,若是一切運作得宜,我們會學習如何閱讀,並使用更複雜的社會暗示,也會學習隱喻、慣用語、幽默感。這一切都是透過聆聽、詢問、觀察和重複學來的。
當我們帶著語言進入人類大家庭時,很自然地就會學到伴隨著原生家庭、種族、階級、性別、社會和主流文化的各種溝通模式。有些人發現到,表達出自己的需求並不安全,所以會藉由照顧他人來確保自己得到照顧;有些人則學到要使用力量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因此會武裝自己,試圖表現出最強大或最聰明的樣子;有些人發現自己的需求並不被社會重視,所以替內心裝上堅硬的殼,不去面對自己的脆弱。也有些時候,我們會發現還是有空間可以請求自己需要的東西,因此繼續與他人保持連結,一同努力。
我們大部分人都學會運用綜合方法,來達到自己的需求,我們都受過溝通訓練,只不過通常都是無意識、非刻意的。我們所處的社會地位和文化環境決定了我們的信念和框架,而生活經驗又進一步證實並強化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