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XI
LIUYAN
WENZHANG
SHOUYE
JIANJIE
DONGTAI
MULU
欢迎加入全球最大灵学社群
全球灵学社群
瑜伽经
耶稣基督
道家佛家
赛斯通灵
释放法
奇迹课程
与神对话
零极限
  • 全球灵学社群网是一个公益性网站,旨在帮助朋友们快速入门并达到灵性成长。网站搜集整理多种灵性方法,包括零极限、释放法、奇迹课程、赛斯通灵、道家佛家、与神对话、耶稣基督等。我们号召每个人追求觉醒,理性修行,脚踏实地,为社会和谐和建设做出贡献。

     最新公告:
公益性网站
爱党爱国,全球最大的灵学社群
 • 当前位置:
最新文章  ZUIXINWENZHANG
麻醉醫師的多重宇宙

(古书古籍,中华古籍,中华古书,玄门,民间,国学,秘术,古本藏书,绝版)

全球灵学社群,中国第一个实质意义上的灵学圈子:

①捐助社群80元,赠送灵性电子书会员,享受所有书籍,月月更新,单买的话三元一本;

②捐助社群198元,赠送音频、视频灵性课程会员,享受全网收集所有课程系列合集,月月更新;

③捐助社群399元,赠送线上灵性分享会会员,入微信群,享受1.2.3所有服务,周周更新原创分享会录音,30t+资源库学习交流干货;

加入我们,联系微信:356508476


目次表

封面

人醫身影

推薦序 有水牛精神的醫學教育鳳凰

推薦序 麻醉「宗」師醫教「鷹」揚

推薦序 實踐人文醫療的希望 在培育良醫

自序 做好該做的事

序曲

第1部 田中青年養成記

1 在田間和工廠長大的少年

2 田中風雲人物

3 木訥又熱情的新鮮人

4 從Intern變成有名字的醫師

5 無法醫治父親的醫師

6 走入外科裡的內科醫師

7 野百合般的愛情

8 花蓮初接觸迷途驚魂

第2部 麻醉專業之路

1 疼痛與嗎啡的祕密

2 臺灣第一位赴美進修神經麻醉的醫師

3 神經功能監測的奧妙

4 佛羅里達旅途驚魂

第3部 東部麻醫生活

1 到偏鄉再做一次住院醫師?

2 被討厭的勇氣

3 遇到麻醉醫師最大的惡夢

4 兒童麻醉我來守護

5 神經麻醉臨床運用

6 困難麻醉步步驚心

7 名副其實的教學醫院

8 麻醫世界的多重宇宙

9 教學是全院的事

第4部 用一切奉獻醫學教育

1 加入救火隊 挑戰六年新制

2 活化整合系所委員會

3 接住所有學生

4 陪伴醫學生走在行醫路上

5 最高等級通過法

6 生命中的不定時炸彈

7 專心致志下一個十年

8 成為開枝散葉的大樹

9 疫情改變醫療生態 人工智慧AI崛起

10 回歸以人為本的初心

11 善的循環 真心不變

版權頁

1 在田間和工廠長大的少年

小學五、六年級時,陳宗鷹常常跟著父親陳森林在田間工作,晚餐過後,則跟著爸爸到南投名間鄉的松柏嶺一座供奉「帝爺」的廟宇「受天宮」上香參拜,或者到彰化田中鎮赤水的北天宮去問事。受天宮香火鼎盛,是當地民間信仰的中心,而北天宮則是當時民間解惑問事的重要地點。陳宗鷹知道,每當父親有煩惱時,就會去請示神明。他總是看著爸爸的側臉,爸爸虔誠地對神明喃喃訴說,神桌上鋪著米糠,接著有兩人抬著神轎,乩童被神明附身之後,神轎開始晃動,並在前方的竹子上寫字,此時廟方有人出來解讀神明的旨意,為迷惘的眾生指點迷津。

陳宗鷹的父親家族早期從南投縣名間鄉弓鞋村搬下山到彰化田中定居,陳家的祖先有兩甲地在松柏坑(後改名為松柏嶺)地區,由陳宗鷹的父親承租耕作。陳宗鷹的記憶中,小時候的假日或寒暑假,常常跟著父親從田中搭公車,經過赤水到松柏嶺去務農(主要是種鳳梨)。

一九六二年,陳宗鷹出生在彰化縣田中鎮。家中七個孩子,他剛好排在中間,是第四個小孩,上面有兩個姊姊、一個哥哥,在他之下有兩個妹妹、一個弟弟,他每次自我介紹,覺得最符合自己的形容就是「我有兄弟姊妹」。

陳宗鷹的爺爺早逝,是由單親的奶奶獨自辛苦養育父親。他的爸爸陳森林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也是唯一的男丁,上有三個姊姊。陳森林七歲的時候,父親就過世了,家中的孩子全靠母親一個人撫養長大。陳森林國小畢業後,就去學裁縫、做學徒,從小就必須自力更生。陳森林學成後,自己經營布莊,和妻子陳巫玉蘭在彰化縣田中市場裡賣布,並在攤位上層隔了一個小房間,全家就住在裡面。

布莊生意還不錯,有了一點積蓄,孩子們陸續出生,陳森林希望能給家人更好的生活空間,在同樣位於斗中路、距離田中市場大約一公里的地方買下一塊土地蓋房子。蓋房子必須花一大筆錢,妻子陳巫玉蘭非常反對,認為布莊在市場才有人潮有生意,但陳森林相當堅持,想要有自己的房子。布莊搬至新房子之後,因為距離市場遠,生意果然一落千丈,再加上建屋時建築材料價格漲得厲害,所有積蓄都花光了,甚至還負債,經濟頓時陷入困境。除了節流,陳森林想要開源,當時聽說鳳梨和薑的價格很好,想起自己在弓鞋村還有兩分地,若再承租陳氏祖先的兩甲地來耕作,應該可以增加收入。

鳳梨、金紙和襪子:童年打工記憶

不過,務農也沒有想像的簡單。在資訊不發達的年代,常常聽人說種某種作物價格很好,便趕緊跟風,但經過口耳相傳後,其實價格都已從高峰往下走,最後往往慘賠收場。原本因為蓋新房和搬布莊就已經負債,再加上務農的慘賠、家中食指浩繁,生活越發拮据辛苦。陳森林很希望可以改善經濟狀況,神明指示祖墳風水不好需要重修,他就重修;聽說種什麼好,他就種什麼,只希望能找到讓妻小改善生活的轉機。這時候孩子都還小,長子陳宗位從田中國小第一名畢業後,就讀田中國中,每次考試都霸占著第一名的位置。看長子書讀得好,期待他認真讀好書,不用再幫忙家務,盼望長子出人頭地,是陳森林最大的希望。大女兒(令珠)國中畢業後,馬上投入工作,到公路局客運金馬號擔任車掌小姐。二女兒(姚色)國中畢業後為了分攤家計,在家門口擺攤賣檳榔、山上種植的果物,也賣寶島、長壽菸賺一些價差,或批發一些抽抽樂給小學生玩。排行老四的二兒子陳宗鷹當時還年幼,就讀田中國小高年級,適逢國內棒球風氣興盛,他喜歡打棒球,因此獲選進入彰化縣棒球隊,集訓期間棒球隊有供應吃住,也減輕家中一點負擔。但在練球和讀書的空檔,陳宗鷹(十二歲)常常和兩個妹妹(姚里十歲及姚光八歲)也在晚上及假日到住家對面製作金紙的工廠打工賺錢。

在過去,臺灣民眾大多信奉民間信仰,幾乎家家戶戶都會燒香祭拜以及燒金紙奉納神明與祖先。金紙上面需要蓋一個四四方方的紅色印章,還要在正中間貼上銀色或金色的錫箔紙。金紙從工廠一疊一疊生產出來後,陳家三兄妹就排隊去做手工,負責嵌金和蓋章。在做這些步驟前,為了避免金紙散落,必須先在每一疊金紙的一角用電鑽鑽個洞,穿線綁起來。由於電鑽很重,一個沒拿好,可能就讓金紙歪掉、鑽破,甚至手會受傷,於是就由五年級的陳宗鷹負責這個工作,鑽完洞、固定好,再交給小妹姚光一張一張蓋印,她的兩隻小手常常沾到染劑,從紅變黑。蓋完印,他再跟大妹接手貼細部的錫箔。因為很多人搶著打工,金紙紙質又參差不齊,紙質比較好、比較厚的容易做,比較薄的紙容易黏在一起,工作效率較差,所以陳宗鷹總是帶著妹妹先去工廠排隊,搶比較好的紙多做一些。做好十二疊就算一捆,一捆可以拿到五毛的工資,每個月累積的工資一次發放。把賺的錢拿回家給媽媽之前,兄妹三人會先彎去附近雜貨店去買糖廠出產的健素糖,五毛錢可以買到一大把。他們最喜歡沒有加糖衣的健素糖那香香的味道,含在嘴裡吃,愈嚼愈香,是三人童年裡最幸福的味道。

陳宗鷹大一些之後,就開始當爸爸的左右手,假日跟著父親到山上的農園工作。他記得有一陣子家裡種鳳梨,有一甲地都是鳳梨田,他在田間穿梭,兩隻腳被鳳梨刺得傷痕累累。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中午在田邊的小工寮休息,跟父親一起煮泡麵吃。傍晚,爸爸挑著扁擔,將收成的鳳梨、香蕉或荔枝運下山,再走一段路到公車站,兩人搭最後一班公車回到田中,將農產交給二姊放在攤子賣。辛苦種鳳梨的記憶太深刻,深刻到讓陳宗鷹在外求學時幾乎不買鳳梨。他並不是不愛吃,而是會想起以前父親挑著重重的鳳梨下山,收購鳳梨的商人卻只給非常低廉的價格,因此每次看到市場上鳳梨的標價,他都覺得實在昂貴得買不下手!

那時,剛好也是臺灣「家庭即工廠」,盛行家庭代工的時期。陳宗鷹的媽媽除了幫忙農事、繼續布莊生意,可以多少賺一點錢的工作都會兼著做。因此陳家也批了手工種子項鍊,將植物種子串成項鍊的家庭手工。此外,彰化社頭出產襪子,幾乎整個社頭都是襪子工廠,代工包襪子的價格比幫金紙蓋章、嵌金箔來得好。每天吃完晚飯,他們全家都在包襪子,將每雙襪子摺起來後,用紙板撐起,再裝進塑膠袋。陳宗鷹包過上千雙各種襪子,熟練的程度,不論短襪、長襪或絲襪,都難不倒他。

就在全家人務農、布莊、擺攤和家庭代工的各種努力下,讓家中孩子可以繼續讀書。後來父母親決定把房子賣掉,搬往更遠的區域居住,用賣掉房子的錢償還債務,家中經濟才稍稍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