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神秘,生命,通灵,塔罗,星座,国学,精神,易学,家庭,修炼,内在)
全球灵学社群,中国第一个实质意义上的灵学圈子:
①捐助社群80元,赠送灵性电子书会员,享受所有书籍,月月更新,单买的话三元一本;
②捐助社群198元,赠送音频、视频灵性课程会员,享受全网收集所有课程系列合集,月月更新;
③捐助社群399元,赠送线上灵性分享会会员,入微信群,享受1.2.3所有服务,周周更新原创分享会录音,30t+资源库学习交流干货;
加入我们,联系微信:356508476
﹝目 录﹞
帕奥禅师序
帕奥禅师简介
三版序
第一章:对禅修的常见误解
第二章:什么是智慧之光
第三章:从安般念至色、无色禅
第四章:从安般念至观禅
第五章:安般念的功德
第六章:四护卫禅
第七章:四界分别观
第八章:色业处的基本理论
第九章:色业处
第十章:名业处
第十一章:缘起第五法
第十二章:缘起第一法
第十三章:四种缘起教法
第十四章:相、作用、现起、近因
第十五章:道非道智见清净义释
第十六章:行道智见清净义释
第十七章:道智与果定
初编后语
第一章:对禅修的常见误解
正定是否是禅修的必要条件
是否有必要培育八圣道分里的所有八道分呢?
欲证悟涅盘的禅修者应该记得,在《转法轮经》、《大念处经》及其它经里所提到的趣向灭苦之道都是具备八道分的,即从正见至正定。可见只有在具足所有八道分时,禅修者才能达到灭苦的涅盘。
关于八圣道分当中的正定,佛陀在许多经典里把它诠释为初禅、第二禅、第三禅及第四禅。这种教法称为「殊胜义释」(ukkaññha niddesa)或「中灯法」(majjhedãpaka)。殊胜义释列举作为修习观禅根基的最佳定力;中灯法则是指九种定的中间四个,即色界定(råpàvacara samàdhi)。当佛陀举出四个色界定为正定时,分别处在色界定上下两边的四无色界定与欲界近行定亦已包括在内,所以它真正的意思是指所有九种定。
可见禅修者必须具备正定,如此才能够修习观禅与证悟涅盘。那些认为不需要修定即能证悟涅盘的人,事实上已经从八圣道分中除去了一个道分,而只剩下七圣道分。每位禅修者应该自己反省,试想只修七圣道分是否能够达到涅盘?
如果要修戒定慧三学,亦即七清净,禅修者首先需要修「戒清净」(sãla visuddhi),进而修「心清净」(citta visuddhi)。《清净道论》(第18章.节1)在为心清净下定义时说:Cittavisuddhi nàma saupacàrà aññha samàpattiyo.──「心清净是近行(定)及八定。」
八定(samàpatti)即是四色禅与四无色禅。因此,为得心清净的禅修者必须致力于获得近行定,或其中一个禅那,或全部的禅那。在获得心清净之后,他可以进修「见清净」(diññhi visuddhi)。
《阿毗达摩概要》(Abhidhammatthasaïgaha)里提到:Lakkhaõa rasa paccupaññhàna padaññhàna vasena nàma råpapariggaho diññhivisuddhi nàma.──「见清净是依特相、作用(味)、现起与近因(足处)辨识名色。」
《相应部‧定经》(Sa§yutta Nikàya, Samàdhi Sutta)中提到:Samàdhi§ bhikkhave bhàvetha, samàhito bhikkhave bhikkhu yathàbhåta§ pajànàti, ki¤ca yathàbhåta§ pajànàti, råpassa samudaya¤ca atthaïgama¤ca, vedanàya samudaya¤ca atthaïgama¤ca, sa¤¤àya samudaya¤ca atthaïgama¤ca, saïkhàràna§ samudaya¤ca atthaïgama¤ca, vi¤¤àõassa samudaya¤ca atthaïgama¤ca.──「诸比丘,应修习定。诸比丘,得定之比丘能如实了知。如实了知什么呢?即色集色灭及其因、受集受灭及其因、想集想灭及其因、行集行灭及其因、识集识灭及其因。」
在这部经里,佛陀指示必须培育定才能如实知见:
一、色、受、想、行、识五蕴,即究竟法。
二、五蕴集,即无明、爱、取、行与业。
三、五蕴灭,即无明、爱、取、行与业的止息。
四、五蕴的生灭及它们生灭的因。
任何想要证悟涅盘之人皆应关注佛陀所说的这一段话,因为它指出了培育定的必要性。如果禅修者依旧不培育定而修观,由于没有定力的缘故,他们:
一、不能够依据过去、现在与未来三世知见果报法(果报法)如何依因缘法而生,或因缘法之灭如何导致果报法之灭。
二、不能够看到色聚,或即使能看到色聚,也不能分辨它们,不能破除密集,不能辨识究竟色法。
三、不能够如实知见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内外五蕴及它们的生灭。
因此,还不能知见这些的人,他们应该以恭敬心听从佛陀的劝导培育定力。如此,他们将能以三遍知圆满地观照五蕴,直到证悟涅盘。佛陀是如此教导我们灭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