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年來菲力帶領這個團隊探究科學界長久以來的爭議──意識從何而來?
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人體對周圍環境變化產生反應的先後順序,是先由感官接受訊息傳達到大腦,再由大腦將訊息轉變為有意義的資訊,並依據思考的結果讓身體行動。不同的想法會造成不同的結果,也就是說,人們可依照自由意識做選擇,決定自己的人生。
但菲力等人卻發現了驚人的事實,整個運作過程其實是反過來的。當環境出現變化,大腦還沒產生任何反應前,身體就已經開始行動了。
此次的實驗就是觀察受測者在面對不同顏色兵乓球時作選擇的過程,結果顯示:身體是已經準備好朝向特定顏色的球行動後大腦才產生意識,而受測者卻都認為是自己先想好要哪種顏色的兵乓球才有動作。
因此菲力的團隊才會得出「未來的結果已經決定,意識只是一種錯覺」的看法。
他們用了一個簡單的比喻形容這件事:像電玩遊戲一樣,角色的劇情早就設定好會在什麼時候碰上什麼人,經過哪些互動,才能繼續到下個關卡。
電玩內的人物以為是自己在做選擇,因為他們無法察覺在螢幕外,拿著搖桿,操縱他們的人,而我們只是在另一個遊戲中被設定好的角色,每個人的人生劇本也早就被一種我們無法察覺的事物決定好了。
實驗結果也顯示,正常人腦內百分之九十的部分已經停止運作進入休眠狀態,但在剛出生的嬰兒和少數受創患者的身上卻發現腦中某個區塊有短暫的強烈運動,而當此區塊啟動時,腦內所有的休眠部位也會一併活動起來,他們將這個區塊稱為「核心區塊」。
研究人員透過儀器觀察孕婦體內的胎兒,發現當嬰兒即將出生的時候,核心區塊會釋放強大的電流擴及至整個嬰兒的大腦,但在孩童一出世後便停止活動;在某些患者身上,也發現到核心區塊運作的痕跡,患者會發展出以前從沒有過的能力和完全不同的人格特質,過著另一種人生。
這些發現讓菲力有個奇怪的念頭,他把那核心區塊想像為人一生的設定鈕,並大膽猜測,當設定好每個人的未來後,核心區塊就會停止運動,如嬰兒階段就是如此;對於那些特殊患者,核心區塊的作用就像電腦的重新設定鍵,重新設定了他們的人生。
「如果我能控制核心區塊的話,會發生什麼事?
木偶有可能剪斷控制的絲線,創造屬於自己的故事嗎?」
在此次研究中,這個問題一直縈繞於菲力心中。
此時蘇菲亞話鋒一轉問道:「對了菲力,你和蘋的婚禮打算訂在什麼時候,都計畫好了嗎?你可別想隨便應付過去喔,穿上婚紗的那一刻可是所有女人的夢想。」
蘇菲亞口中的蘋是菲力的女友,和菲力一樣在這裡工作,是位專門負責解密的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