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灵学社群(心疗愈,心觉醒,老灵魂,修行求道,指引社,超心理学,超成功学,神学),永久在线地址,终身包更新;
灵性书库(电子书籍)会员80元,全网课程合集(音频视频)会员198元,线上灵性分享会(入微信群)会员399元,如果想要加入会员,可以联系我,单本代找电子书的话,3元一本,微信:356508476
Chapter 1 人生养成指南
你可以不“奋斗”,只要你能承受不奋斗带来的代价,或者有着不碰到风浪的运气。
年轻人的“奋斗”是为了磨好自己的剑
我经历了微软收购诺基亚后的第一次裁员风波。
在宣布裁员的第一天,我的上司不在中国,我和隔壁部门的老大一起吃了中午饭。她边吃边说:
“我有一些老同学在美国飞利浦工作。那时候能进飞利浦真是精英,进去了以后感觉就是这辈子都不愁了,工资高福利好,稳定。工作也很轻松,效益好,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就行了,老板也对你很宽松,不会像小公司那样苛刻。”
“可谁知道有一天飞利浦就不行了呢?”
裁员来了,很多都是高级工程师、高级设计师,一把年纪了在自己那个岗位上工作了十几二十年,被裁的时候的专业技能就只能做手头那点活儿了(注:很多大公司岗位分得比较细),出去根本干不了外面的活儿。
年轻的时候到了一个地方,待着不走,又不做别的事情,久而久之就被打磨成了特定机器上的一个零件,你只有在这个机器上的时候才运转良好,某一天这个机器不行了,你再想去别的机器上就难了。
那些在诺基亚工作的塞班大神,当年都是各大著名高校最顶尖的精英。随着塞班的没落,很多人并没有补充其他技能,导致被裁员后找不到工作。当然,他们进了当年如日中天的诺基亚以后可以说:“我领着比同龄人高的工资,干着比同龄人轻松的活,没偷没抢,为什么要奋斗呢?”
你可以不“奋斗”,只要你能承受不奋斗带来的代价,或者有着不碰到风浪的运气。
央视节目《人物》曾有一期是关于舞蹈演员陈爱莲的。十年动乱期间,陈爱莲在农场工作之余,坚持每天练功,而其他演员早已放弃自我。十年动乱结束后,她得到了第一场大型歌舞剧《文成公主》的角色。
“奋斗”不代表你一定要去大城市,或者你一定要创业,又或者你一定要离开体制内。
对我个人而言,“奋斗”的底线是磨好自己的剑,不要让它在稳定中生锈,以致在不稳定的时候无法使用。让你的剑变得光亮锋利,在你去你想去的地方时,它可以为你劈开路上的荆棘。
相对的稳定(待在一个看上去稳定的地方)会随着环境变化变得极为不稳定,而磨好剑带来的绝对的稳定,则会伴随你终生。
即使在别人左右摇摆你的时候,你依然可以保持稳定。
为什么努力却得不到回报?☆知道什么是“杠杆率”
如果杠杆使用得当,一点小小的力量就可以撬动庞然大物。我们需要提高杠杆率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是使用蛮力。
影响杠杆率的因素,我认为主要有六个:天赋、资源、选择、时机、方法、努力。
这六个因素都会影响你的产出,如果你努力了,你就会得到你努力的那一部分的回报。
☆承认天赋的客观差距
天赋包括但不局限于智力、情商、兴趣……每个人的先天情况不同,你首先需要做的是承认你在很多地方都不如别人有天赋,所以看到有天赋的人花很少的努力就能取得回报时也不要心理不平衡,承认这个客观事实会让你觉得好过很多。
另一点就是尽量发现自己的优势所在。我们所经历的教育多是“补短”教育,从小就要不偏科,不拖后腿。但事实上,除了考试以外,把时间花在你比较擅长的地方的回报要远远高于你去补短。报大学的时候选择自己感兴趣并且擅长的科目,找工作的时候选择自己感兴趣又有优势的岗位。如何发现自己的优势?我会进一步来说。
☆认识到资源的重要性
经常能够听到人说:“×××是靠×××才如何如何的。”仿佛不靠个人“努力”就得到回报是很可耻的。但事实是,能够充分利用资源也是一种个人能力,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很重要的个人能力,因为它的杠杆率非常高。
举个例子,在更新专栏的过程中我发现,关于服装搭配、日货推荐这一方面,我没有精力去写,于是便邀请了几位好友一起来写,这样一举多得,她们的文章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曝光,而我节省了时间和精力,读者则能够读到多样性的内容。
但同时你也会发现,你的个人价值越大,能够被你利用的资源的价值也会越大,永远需要记得的是,价值永远是等价交换的。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以为“经营人脉”就是去结识各种大佬,换位思考一下,你可以给大佬们提供什么而能让他们给予你资源呢?
不如把这个时间花在两个地方:
1.提升你的个人价值,磨炼一技之长。
2.利用好和你价值相当的资源,进行平等的资源交换,互相促进对方往更高的价值点发展。
☆认识到时机和社会趋势的重要性
有些人经常会说“不赶趟”。在一个错误的趋势下哪怕做一件你喜欢又擅长的事情,杠杆率都是极低的。举个例子:人人网(校内网)出来以后不久,很多类似的网站比如海内网、朋友网等,都出来了,但是校园社交的红利期已经过去了,人人网的网络效应已经形成,你的产品体验再好,你的代码再稳定,运营能力再牛都很难扳回这局,理论上也可以扳,但代价和成本将远超人人网当初。
淘宝、微博、微信早期红利都是如此。很多能力平平的人抓住了机会,有时候就是要比一个能力很强的人在错失机会后的成功率要高。所以当你看到“为什么傻子都能赚钱”的时候心理不要不平衡。能看得到时机,并且把握住,也是一种很强的能力。如何才能把握时机,我会进一步说。
☆认识到选择的重要性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uccessful people and very successful people is that very successful people say‘no'to almost everything.
——Warren Buffett
成功的人和非常成功的人之间的区别在于,非常成功的人懂得拒绝。
——沃伦·巴菲特
认识到天赋、资源还有时机的重要性后,你根据这三个因素可以做出一些决定自己命运的选择。很多人在多年以后会为当初因为种种原因做错的选择追悔莫及,然而沉没成本已经投进去了,于是很多人最后都处于骑虎难下的境况。
举个例子,我第一个项目是做智能手表。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是自己一厢情愿,相信很多想创业者都和我一样,项目那么多,偏偏选择一个自己喜欢但不擅长的,那么苦就自己吃吧。我在硬件方面完全没有优势,不熟悉供应链,不熟悉研发,明明知道很多硬件大佬都被坑了,自己还要往里跳。除了“不自量力”以外再没有别的词来形容。
回想当初,很多人都劝过我不要做智能手表。一方面是时机不好,产品较弱,另一方面是因为背景实在太不相关。后来我反思,如果这件事是资源驱动的,而你恰好没有资源,或者找到资源的成本比你的对手高得多,那最好慎重选择。而选择你擅长的、感兴趣的、符合社会整体趋势的事情,才是杠杆率最高的。
☆认识到做功和做无用功是两个概念
有四个人,都要从A点去B点。
第一个人选择了理想中最快的途径,一开始就知道路该怎么走。
第二个人在开头稍微探索了一下,很快就找到了方向。
第三个人从头到尾都在各种折腾,乱跑,找不到方向。
第四个人不管多费劲儿多努力都跑不到终点。
见过太多第四种类型的人,勤奋、拼命,但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就是达不到目的。一开始就不知道往下一站最快的路是什么,拼了命地在原地奔跑。一边用天道酬勤鼓励自己,一边还要抱怨努力得不到回报。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做功和做无用功是两个概念,不要以为你在努力,其实你是在浪费时间而已。高效的人用20%的努力取得80%的结果,低效的人用80%的努力取得20%的结果。
思考一下你的学习方法、工作方法是否有效,这比闷头学闷头干活重要得多。因为,早年各种“学习的革命”和某些成功学的东西影响太不好,导致很多人以为学习方法或者工作方法是所谓“奇技淫巧”而拒绝一些可行的学习方法,这也是一种思维误区。
举个例子,我最开始考托福的时候进书店随便买了一本托福词汇书,然后开始按照中小学背单词那样的方法背。背了3列之后我就筋疲力尽再也不想背了。想当初如果闷头坚持背下去,不仅花费时间长,自己学得苦,而且背到最后一列时就有可能把前面半本书都忘了。后来我看了《17天搞定GRE词汇》,两周就解决了那一本单词书。举的这个例子应该有很多人都跟我有共鸣。
综上所述,大部分情况下可能的杠杆率(只是大部分情况)如下:
正确的时机>有效资源>某一领域的高智商>强烈的兴趣>正确的方法论>高劳动密度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先看做某件事有没有相对有效的资源,然后看在不在你的能力范围内,接着看你感不感兴趣,上述都没问题的情况下再研究一下做这件事的方法,最后开始高劳动密度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