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XI
LIUYAN
WENZHANG
SHOUYE
JIANJIE
DONGTAI
MULU
欢迎加入全球最大灵学社群
全球灵学社群
瑜伽经
耶稣基督
道家佛家
赛斯通灵
释放法
奇迹课程
与神对话
零极限
  • 全球灵学社群网是一个公益性网站,旨在帮助朋友们快速入门并达到灵性成长。网站搜集整理多种灵性方法,包括零极限、释放法、奇迹课程、赛斯通灵、道家佛家、与神对话、耶稣基督等。我们号召每个人追求觉醒,理性修行,脚踏实地,为社会和谐和建设做出贡献。

     最新公告:
公益性网站
爱党爱国,全球最大的灵学社群
 • 当前位置:
最新文章  ZUIXINWENZHANG
零阻力的黄金人生

(灵性图书馆,灵性读书会,灵性资源库,灵性课程网,灵性电子书,心灵疗愈站,灵性觉醒社,新时代灵性,身心灵求道,神秘学,儒佛道,指引社,老灵魂,喜悦家园)

全球灵学社群,中国第一个实质意义上的灵学圈子:

①灵性图书馆电子书会员80元,享受所有书籍,月月更新,单买三元一本;

②全网收集音频、视频灵性课程会员198元,享受所有课程合集,月月更新;

③线上灵性分享会会员399元,入微信群,享受1.2.3所有服务,周周更新原创分享会录音,30t+资源库学习交流干货;

加入我们,联系微信:356508476


不要相信,也不要不相信

只有你亲身经历体验过的事,才算是你真正“知道”的事。

不要相信, 也不要不相信我所讲的任何东西用你的亲身经历去确认。

提醒你“ 不要相信”,是因为人通常有一个倾向, 就是“能站在台上的人讲的话通常是对的”“能上电视的人讲的 应该是对的” “报纸杂志上写的应该会是对的” “能被印在书里的东西通常是对的” …… 当这种倾向发作时, 常常使人在没有经过检验的状态下, 就对所有接收到的资讯照单全收。

莱斯特·雷文森( Lester Levenson) 常提醒: “不要听什么就信什么, 每个人都必须帮自己证实一切。”“ 你不该相信我们讲的任何东西,而是要透过让你自己拥有更大的财富、觉得更快乐、变得更健康,来证明这些东西是真是假。”

多么深刻的提醒。

所以,我也要做同样的提醒:千万不要因为在书店里看 到这本书、因为你信任的人跟你介绍这本书、因为这本书里 讲的东西很有道理,就照单全收。

不管你觉得本书的观念读起来有多“对”, 都先不要相信你读到的任何一个字,而是要运用这本书里分享的方法, 自己验证看看。

至于为什么提醒大家“不要不相信” , 则是因为我们从出生至今; 已经被自己或他人透过各种管道灌输了许多的既定程式, 而当听到与这些既定程式不符的资讯时,第一个反应就是抗拒、排斥、认为“不是那样子” ,然后同样在未经检验的状态下, 就做出了不接受或不相信的决定。

这么说吧:假设你是牛顿,当你心里浮现“ 万有引力” 的理论时, 你会立刻开发表会, 把你的理论公诸于世吗? 不会吧?你会先到实验室去设计一些实验, 透过实验结果来验证; 而如果实验结果跟你原本的推论背道而驰, 你还是会继续坚持事情一定是你想的那样吗?还是会依据实验结果修正自己的理论?

同样的,在这本书里,你可能会读到一些你一时看不懂、 无法认同或没有共鸣, 甚至是会冲击到你过去的想法与信念的资讯。但是,别因为这样就直觉地否定;拿出科学家精神, 去实验看看, 用你的亲身经历去验证这些东西是真是假。要记得只有你亲身经历体验过的事,才算是你真正“ 知道”的事。

学生准备好了, 老师就会出现

一灵性大师莱斯特的故事

不论阻力来自物质或财富、身体或心理健康、人际或亲密关系, 或是想追求内在世界的真正平静与喜悦……本书教你的“瑟多纳释放法”,不管遭遇的阻力是什么,绝对都能迎刃而解。

在一场演讲的开场时,我拿出一张停车费缴费单, 给现场一个听众看, 并要他念出上面的数字。

“ 三十元”他说。

我问现场的听众“这数字不多吧?”

“ 可是在我状况最差的时候,连这种区区三十元的单子, 我都会拖到最后一天才缴…… ”

“ 不,我当时并不是连三十块都缴不起来,只是我当时内在的缺乏感, 强烈到让我连口袋里再少区区三十元, 都不愿意。”我接着说。

这就是我接触并开始认真运用“ 吸引力法则”之前的状态我的事业发展每况愈下, 我的收入不稳定且日渐减少; 我尝试过各种不同的方式, 试图扭转局势。我学习各种“成功学” 、网络行销、直效行销、文案写作;我试着运用所学,

希望能起死回生, 或者能找到另一条出路, 但是一次次的尝试,带来的总是一次次的失望。

就在那时,透过《秘密》,我接触到“吸引力法则”这 个东西,从中我看到的是:专注在你想要的, 不要想你不想要的:想办法让你内在产生愿望实现时的美好感受: 然后在机会、灵感来临时勇敢采取行动。” 

当时,我对自己承诺:“ 接下来至少半年时间,我要完全照着这个方法试试看, 就算要放弃或要用其他方法, 那都是半年后的事。”

就这样, 我开始每天早晚都会拨出至少三十分钟时间, 放个音乐,闭上眼睛开始想象我要的收入与我理想的生活。

过了大约三十天左右,“吸引力法则”的作用开始浮现, 启动了一连串的神奇事件( 其中包括我翻译的《失落的致富经典》的出版) ;就这样,我逐步脱离那段人生的黑暗期, 生活的各个面向都开始改善—— 特别是物质财富部分。

之后,我开始开课分享运用“ 吸引力法则” 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与各种自己验证过确认有效的方法,也制作提供《财 富金钥系统》等课程—— 每一项都为我带来丰足的收入, 让我的生活开始朝完全不同的方向扭转。

随着收入的改善,一些过去想拥有但却无法拥有的东西都开始一一入手—— 原本家徒四壁的破旧住处, 开始被家庭剧院、音响、游乐器、新电脑等各种设备填满……

就在这个时候, 我发现一件奇怪的事:

在我还没有能力拥有那些东西时, 我觉得那好痛苦,认为只要能有更多钱、只要能拥有自己想要的东西, 一定会感觉非常好…… 然而, 真实的情况是, 当我想要的东西一项一项进入我的生活当中,我却总是觉得“还好”而已。

我买到一个想要的东西, 当下会感觉很开心,但是过了三天、一星期之后,我总会想:“再来呢? 我还想要什么?”

有一次, 当我问自己“再来呢? ” 的时候, 我发现自己没有答案,在那当下我没有再想要什么。照理说, “没有想要什么” 应该表示我想要的东西都有了, 理论上我应该心满意足才对, 但奇怪的是,我并没有心满意足的感觉, 反而慌张。

“ 怎么会这样?”我想。

有句话说: “学生准备好了,老师就会出现。” 我不知道当时的我算不算准备好了,但是那位“老师” 真的就这么出现了。

不快乐的成功人士

就在我带着疑惑继续过日子时, 在因缘际会下,我听到一个人的有趣故事, 这个人叫做莱斯特雷文森—— 莱斯特可说是一个完全符合社会定义的“成功人士”。

他非常聪明,从小念书、 考试都轻松如意。读完大学、取得物理学位之后, 工作、经商都无往不利。他不缺钱、拥有“成功人士”该有的一切物质享受;他不缺友情, 有很多死党随时愿意为他两肋插刀; 他不缺亲情, 姊妹们时时关心他; 他也不缺爱情,很多女性朋友只要他开口,就愿意马上嫁给他……

然而,他很清楚知道, 自己非常、非常不快乐。

他是这么说的: “我的朋友们都对我说; ‘ 哇!你什么都有耶! ’ 但是,我却觉得自己一无所有。”,

他对此感到非常困惑。因此,开始用自己求学时受过的科学训练研究这个问题。他读心理学、哲学、逻辑学, 乃至于经济学等所有人类世界能找到的知识, 甚至直接求助于心理分析之父佛洛依德的同事, 但对方最后给他的结论却是: “ 有些人无法被帮助。”

他只能带着不快乐,继续他的人生。

这样的不快乐在他身上映照出各种疾病—— 溃疡、结石等想得到的疾病应有尽有。到了 1952 年他 42 岁时,第 2 次冠状动脉拴塞, 由于当时还没有气球扩张术或血管支架的技术,因此在病况稳定之后医生告诉他:“ 你的状况已经稳定, 我们已经帮不了什么了, 所以得让你出院回家休养。”

医生说, 他无法再过正常的生活, 甚至连爬楼梯、绑鞋带都要尽量避免—— 因为那都可能会造成心脏负荷过重。

也就是说:他随时都可能会再心脏病发,而下次病发时就会是生命结束的时刻。

“ 还有多久? ”他问。

“可能一两年,有可能明天,我也没办法预测。”医生回 答说。

当他回到纽约豪宅里“等死”时, 在绝望之下,他曾想过用先前医生开给他减轻肾结石疼痛的吗啡来自我了断—

— 这样至少不必再经历心脏病发的痛苦;不过他继而又想: “ 不管怎样,我现在还活着,只要还活着,也许就还有机会。”

最后,他下了个决心, 要吞下吗啡随时都可以,但在那之前,他要先试着寻找关于人生的答案。

于是,他开始过完全与外界隔离的生活。为了把外在世界的干扰降到最低,他拔掉电话线、断绝跟亲友的联系, 甚

至会挑半夜三四点纽约市区人烟最少的时候, 才出去买生活用品。

他开始问自己: “人生到底是所为何来?我长久以来到底在追求什么? ”

“ 只是想要一点点快乐,如此而已。”他这样回答自己。

“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快乐到底是什么?人又要怎样才能找到快乐?”

一开始, 他先翻开字典, 査阅字典里对“快乐”与“人生”的定义,但他发现字典里的描述没有跳脱他了解的范畴; 接着, 他又开始把藏书翻出来, 一本一本查阅, 心理学、哲学、医学、物理、工程…… 没有一本书有他要找的答案。

他觉得非常挫折,他对自己说: “ 莱斯特, 大家都说你很聪明,高中时品学兼优;大学甄试时,也能在只有三个名 额的竞争冲胜出,在大学也表现突出……但是,其实你蠢、 蠢、蠢到了极点! 你连人生中最基本的东西—— 如何才能真的快乐—— 都不知道。”

后来,他开始想:“如果答案在这里面的话,我应该老早就读到过、如果这样还是找不到答案的话, 那是不是表示答案根本不在这里? ”他又想:如果答案不在“外面”的话, 那会在哪里?